杭州日报讯 位于邮电路的杭州市惠兴中学,校园不大,却走出了3位院士。5月27日,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杭州市主场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重回母校惠兴中学参观,并和当时的班主任重逢。
交流会上,班主任回忆起了院士们求学时的点点滴滴,院士们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这让该校的学生们受益良多,学生们和曾经的学长、如今的院士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本次活动主题是“点亮精神火炬,建设科技强市”,热烈的交流中,科学精神的火炬在两代人中间传递。学习动力来源于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交流会现场,惠兴中学的学生们给两位院士送来了一份具有纪念意义的礼物——他们当年的学籍信息登记表。发黄的纸上贴着当年青涩的照片,两位院士特意摘下眼镜,仔细端详,这份礼物打开了班主任和院士的话匣子。“学习刻苦,对自己要求高。”“不怕困难,很有毅力,初中时就是做学问的好苗子。”说起当年的学生,院士们的班主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那时的学校活动很丰富。学农的时候,我们要走到富阳的中村;学军的时候,我们也要步行到很远的地方。”在李家彪看来,初中时的经历磨炼了他的毅力。回忆起自己的初中时光,高翔表示,自己是初一下半学期转学过来的。“我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群体,看到身边的同学很努力,就想着自己千万别掉队。当时,我的学习动力就来自于周边的同学。”一个好的环境能够塑造人、激励人,这个道理在全世界都通用。不久前,高翔去英国的一家实验室参观,“他们只有100多人,却有20多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原因在于科研人员之间互相激励:楼上的实验室拿了奖,楼下的实验室不甘示弱,也向奖项发起冲击。”初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两位院士勉励学生们为未来的人生打好基础。将科学精神代代相传与院士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非常宝贵。在交流会现场的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您在科研过程中有没有碰到过有趣的事?”“新能源汽车真的够环保吗?”“您认为科学家是怎样炼成的?”两位院士不仅仅答疑解惑,还希望同学们能将科学家精神传递下去。李家彪的研究领域是海底地质科学与海底探测工程技术,他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历:“一般认为,无光、高压状态下的深海没有鱼类存在。但是,我们在深海中发现了鱼类。由于生活在一片漆黑的环境中,这种鱼的视力相当弱。”在传递科学精神方面,高翔希望同学们心中有目标,不怕困难,不断挑战难题和极限。“做科研都有痛苦的时候,但这往往是成功的前夜。”他告诉学弟学妹们,从小养成坚持奋斗的精神,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当天的主场活动还授牌杭州10家单位为杭州市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授牌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杭州市惠兴中学、千岛湖初级中学3家学校为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接下来,市科协、市科技局将联合开展“六大板块”系列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团结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争先,争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