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天才翻译家”金晓宇最新译作《本雅明书信集》出炉

2024-09-16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日前,被称为杭州“天才翻译家”的金晓宇最新译作《本雅明书信集》分享会在“十里银湖墅”举行。

2022年1月17日,《我们的天才儿子》一文全网刷屏,金晓宇的故事触动了无数人。金晓宇幼年不幸失去了一只眼睛的光明,后又被确诊躁郁症,但自学了多门语言在家翻译了多本书籍。《本雅明书信集》的翻译前后共历时8年,为金晓宇父亲金性勇生前牵挂之作,他曾参与样书的装帧设计、文字校对。该书于2021年12月出样,金性勇将样书送到医院,因为彼时医院封闭管理不能进入,由护士转交给金晓宇。本书后历经多次改版,于2024年8月最终发行,总计64万字。

“这部译作可以说是晓宇翻译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标志着他的翻译事业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浙江省翻译协会会长郭国良介绍,语义把握精准、审美旨趣高雅,这是一部重磅的代表性译作,翻译界的不少专家都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瓦尔特·本雅明是20世纪重要思想家,金晓宇翻译的这本书信集里,收录了300多封本雅明的信件,展现了本雅明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文笔,对理解20世纪前半期欧洲文化和思想人物有特殊的参考价值。

目前,金晓宇的第二本本雅明著作《拱廊计划》已经翻译了近一半。

早年,在父亲的影响下,金晓宇爱上文学。翻译时,父亲是他的助手,帮忙校对和整理。作品完成,父亲又是第一个读者,提供宝贵意见。

活动现场,金晓宇朗读了给父亲的一封信,告慰父亲新译出版、自己生活一切都好,令人动容。

“其实在2007年的时候,我们就以党建联建为纽带,给晓宇配备了专属的志愿服务团队,送餐、配药这种肯定不在话下,考虑到晓宇热爱翻译、热爱文学,我们也特别注重精神生活上的帮助,比如给他联系省、市译协和省作协、侨联、高校等,在翻译事业上积极给他提供帮助。”社区党委书记黄丽娜介绍。2023年3月,社区在重点人群关爱中心里开辟了一个特别的空间——“晓宇译角”。现在,这里也成为除了家之外,金晓宇日常学习、参与活动最常来的地方。

如今,金晓宇也在积极回馈社会,与社区共同编织属于他们的美好记忆。2023年,金晓宇签下遗体捐赠书,学着父亲,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生命的价值。而后,金晓宇还与社区党组织结对,成立了“‘宇’你在‘译’起先锋队”,和大家分享知识、传递文化。社区日常的平安夜巡、为老服务,也都有金晓宇的身影。“这些年相处下来,晓宇和我们社区之间,也不再是简单的帮助和被帮助的关系,在我们给予他力所能及帮助的同时,他也把爱反馈给了我们。”黄丽娜说。

橙柿书评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读金晓宇新译《本雅明书信集》

书评人:徐行 德语译者、研究者,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中国跨文化日耳曼学研究会会员,译著近40种,发表文章20余篇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是西方思想史上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在生前,他的著述和经历罕为人知。但去世后,他的学友们以各种方式帮助他重返学术界,使其学术思想逐渐被认识和接受。自20世纪60年代起,本雅明在西方学术界声名鹊起。存世的信札使我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这位欧洲哲人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根源。

书信集讲述了一个时代

书信涵盖了他自大学时代到客死他乡的数十年经历,更讲述了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可以说,书信集讲述的是一个万花筒般的时代。

对于幼年本雅明来说,这一时代的开端是1900年的柏林。在其童年记忆中,柏林西区是当时社会名流的繁华地。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勃兴导致人口激增,打破了田园牧歌式生活中的浪漫和平静。贫富差距的拉大将现代化进程中的阴暗面显露无遗。

对青年时期的本雅明来说,这是一个因种族而急转直下的时代。德国境内犹太人的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之间的冲突日益凸显,种族身份带来的阴影无法忽视。19 世纪末反犹主义浪潮将他们推向了精神抉择的关口。

对被迫流亡的本雅明来说,魏玛共和国的崩溃是让其惊厥不已的祖国记忆。一战成为青年本雅明思想转折的导火索。20年代初,在遭遇了与父母的决裂、婚姻的破裂及高校教职申请的失败后,本雅明面对动荡局势的绝望不安比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类似的心灵绝境,我们亦可在同时代作家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抑或图霍尔斯基的《别哭,要学着笑》等作品中体验到。对于当今国内读者而言,获取更好的时代背景最直接的方式也许还是延伸观摩声像作品,如德剧《巴比伦柏林》。该剧对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柏林政治、经济和文化图景有深刻且具象的诠释。

欧洲思想史上留下的雪泥鸿爪

直到20世纪末,随着著作和信件的不断被整理发掘出版,本雅明思想的哲学深度和文化广度逐渐被充分认识。基于其思想的复杂性,本雅明通常会被学界标注为“文艺批评家、散文家、文化史学家、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宗教思想家、政论家”,等等。上述标签难免挂一漏万。走进他的精神世界,你会发现他就是那位爱藏书的、始终活在茨威格笔下所谓“过去的世界”中的、信仰老底子欧洲生活的欧洲公民。

若是按部就班地掠过几百封书信,会像走马观灯一样浮光掠影。基于编年体布局和内容的广度,建议本书较好的“打开方式”是:先翻到847页,以读者自身较为了解的思想界人物作为切口,有针对性地开启对本雅明书信的探索。

书信集译出的重要意义

金晓宇先生花费8年心力译出本书,填补了国内本雅明研究的一个空白。首先,译本促进了本雅明研究的系统化趋势,就像串起珍珠的金线一样,为后世研究产生连缀而互为关联的作用。其次,为国内学界打开了一个研究本雅明各领域思想史的窗口,以便梳理其成长史中不可忽视的源流。本雅明思想光谱极为复杂,其思想涉及诸多方面,对其思想身份很难定位。三是促进了对本雅明思想定位的研究。本雅明研究首先开端于著作及书信集的整理,书信集的出版极大提升了本雅明在学术界的地位。

我们欣喜地看到,译文清新流畅,可读性强。与现有英译本相比,德译精准流畅。

作为“杂家”,本雅明曾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提出了“纯语言”这一翻译概念。其认为,在人类各种世俗语言的背后存在一个超越它们、高高在上的纯语言。本雅明把“纯语言”比作花瓶,而把原作、译作比作花瓶的碎片,把翻译比喻成碎片的拼接和黏合。今天,我们阅读书信集的中译,既是拼接花瓶的过程,又是观赏拼接好花瓶的过程,不亦乐乎!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