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C919大型客机完成首次商业飞行。中国东方航空使用中国商飞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顺利抵达北京首都机场。首次商业飞行后,今天开始,东航首架C919大型客机将在上海虹桥—成都天府航线上实行常态化商业运行。今后,旅客可以选择乘坐国产大飞机出行了。从立项到商业飞行,C919历经了16年,而从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算起,已经穿越了53个春秋。
制造一架大飞机真的很难吗?逐梦国产大飞机53载什么是大飞机?在民用领域,通常指的是起飞重量100吨左右,载客超过150人的飞机。C919全机长38.9米,翼展35.8米,机高11.95米,座级158-192座,航程4075-5555公里。大型客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工业体系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回顾历史,中国大飞机研制之路走过了一段艰难、坎坷的历程。1907年,旅美华侨冯如在美国奥克兰创办飞机制造厂,两年后,第一架飞机——“冯如一号”试飞,揭开中国人制造飞机史的第一页。此后,我国相继成立福建马尾海军飞机制造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厂、成都飞机制造厂等,生产中国人自己的飞机。但这些飞机制造厂主要以修理和组装为主,还没有生产制造的能力。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飞机也少得可怜。以至于在编排开国大典阅兵仪式飞行编队时,周恩来总理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1954年7月26日,初教-5教练机飞上了天空,宣告中国自制的第一批飞机试飞成功。据航空工业洪都公司原副总工程师苏荣富回忆,当时大家聚在试飞站,排着队地看,互相拉着手唱《咱们工人有力量》。飞机上天了,大家高兴得不得了。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能够自己制造飞机。于是,中国开始有了制造大飞机的梦想。1970年8月,我国首架大型民用飞机项目启动,上海飞机制造厂负责飞机的制造,代号“运十”。经过十年艰苦奋斗,1980年9月26日,中国人自主研制的第一架大型喷气式客机运十首飞成功。运十的研制成功在当时中国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下可谓创造出了一个奇迹,但之后由于种种原因,项目被搁置。在随后的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我国又进行了几次国际合作来发展民用飞机,最终这些尝试都未能持续推进。但逐梦大飞机,中国从未中断。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民航事业的发展,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飞机被再次提上日程。2002年,我国的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立项。终于到2007年,大型客机C919研制项目启动。又是经过十年艰辛,2017年5月5日,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实现首飞。此后,经过长达6年的飞行验证,C919终于迎来首次商业飞行,逐梦国产大飞机53载,中国人终于坐上自己生产的大飞机翱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