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缝补补的布制竹笋从地上冒出,故障像素点融化成奔腾川流,从花盆中“种”出的层叠贝壳,与“梵高的房间”远远相望……这场有些奇特的展览,是驻村美术家和村民们对浙江乡村风采天马行空式的表达。5月9日,“艺启乡里:浙江省美术家驻村成果展”在浙江展览馆拉开帷幕,作为浙江省内第一个艺术乡建成果集合展览,全景式展现了浙江美术家描绘乡村、融入乡村、改变乡村的探索之路。本次展览由省文联指导,浙江展览馆与省美协主办,汇集14个浙江省美术家驻村的特色案例,分“艺创先锋”“古村新辉”“美满乡里”“又见春风”四个板块,呈现浙江艺术乡建的发展脉络与多元样态。展览具有丰富的创作媒介和展现形式,共展出350余件艺术作品,涵盖油画、水彩、书法、雕塑和装置,横跨视觉、听觉、空间与触觉,为观众提供多感官的互动体验。一走进二楼展厅,风格迥异的各色绘画便会冲击你的视觉。丽水市莲都区古堰画乡作为“丽水巴比松”画派的发源地,不仅展出了驻村美术家创作的大量油画作品,还带来了当地艺术馆馆藏的世界级现代艺术大师版画原作,画家们细腻的油画笔触,如同河流从笔尖汩汩流淌,折射出画乡走向国际化的艺术蝶变。拐到展厅的某个角落,“梵高的房间”竟赫然出现。踏入这间高度还原的房间,令人瞬间身临其境。这间房间是从杭州市桐庐县石舍村“搬”到展览现场的,由驻村美术家根据梵高的画作《阿尔勒的卧室》1:1打造,为这座静谧悠远的古村落增添一抹前卫色彩。此外,还有不少朴素又有趣的装置艺术。宁波市宁海县葛家村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丛志强的带领下,启动“村宝创业季”,培育乡村家庭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村民们自发创作的艺术作品,在古朴的拙趣与现代的张力之间,碰撞出别样的火花。衢州市柯城区余东村、舟山市定海区新建村、普陀区庙子湖岛等村庄,在驻村美术家的开掘和帮助下,孕育了现代民间绘画的新风格——农民画、渔民画,其无拘无束的构思、鲜明热烈的色彩,蕴含了村民的生活哲学与独特的美学感悟。此外,杭州市西湖区外桐坞村、湖州市德清县五四村、丽水市松阳县沿坑岭头村、台州市温岭市海利村、绍兴市新昌县石门坑村、杭州市临安区青柯村、温州市永嘉县北山村、嘉兴市海宁市梁家墩等村庄,也带来了各具特色的艺术作品,体现出乡村与艺术结合的多种可能性。这些展品不仅出自约120位驻村美术家之手,还有近130件由村民创作,创作者年龄从六岁到九十岁,创作风格从传统到当代,可谓百花齐放。同时还有村庄艺术乡建文创产品近300件,由驻村美术家与村民共同创作,彰显出艺术与乡村的共融共生。开幕式上,杭州市临安区青柯村驻村艺术家代表陈海燕表示,能够看到从8岁至70岁的村民学员们的作品展出,她感到很惊喜。“画中描绘出每个学员对生活的关注。他们从不会画到把颜色调出来的过程是十分艰辛的,他们平日都有自己的工作,要照顾孩子,农活也是干不完的,仅靠双休日挤出时间来临摹和学习创作的精神令人感动。”据了解,浙江美术家驻村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尤其在中国美术学院迁至桐庐分水镇后,众多美术家融入乡村,成为乡村的一股重要建设力量。成为村民的艺术家,不仅在乡村发现美、创造美,创作了大量以乡村为母题的作品,更为乡村注入日益丰厚的文化基因。在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的资助下,“艺启乡里”展览项目前期调研历时两年,策展团队水陆并济,行程八千里,覆盖浙江省内11个地级市的近20个村落,深入艺术乡建前线,持续追踪驻村美术家的实践成果和村庄的发展动态,并在本次展览中集中呈现。两年的深入调研,让策展人谢本颢见证了美术家驻村的成果,也深刻感受到了他们的艰苦与不易。“有些美术家一开始为村庄制定的改造方案失败了,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立即改变了思路,最终在看似不可能的路径中开创了全新的乡建模式;也有美术家在和我们自豪地说着自己驻村成果的第二年就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放弃驻村;一些美术家是抱着‘中国的当代艺术只能在乡村中发生的信念’进行驻村,而这种信念注定通往一条孤独且漫长的道路。这些美术家如今都成为了新村民,和原住民们相处得其乐融融。村民们也对艺术、对艺术家产生了信任感,这是让我们非常感动和欣慰的一件事情。”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高世名在开幕贺信中,呼吁全省的美术家同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来,他表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不但需要物质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提升,更需要心灵之建设;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社会建设,需要美术家的积极参与,当代中国乡土社会的心灵建设,更需要美术家们的倾心奉献。”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23日,最后一天还将举办各村庄艺术乡建文创产品市集,欢迎感兴趣的观众提前预约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