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67岁的“九霄环佩”感受中国古琴的独特魅力“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代王维一首《竹里馆》,寥寥数语勾勒出高雅绝俗的境界,令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倾倒。倘若把目光从诗文中抬高几寸,思考一个问题,唐琴到底是什么声音?想必不少人都会愕然。幸而,古琴演奏家李蓬蓬弥补了这个遗憾。日前,她用唐代古琴“九霄环佩”奏响了一曲《流水》,穿越时空拨动了千年古韵。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张发出渺远悠扬琴声的古琴,已足足1267岁了。
“九霄环佩”曾是苏轼的乐器李蓬蓬这次演奏的唐代古琴,名叫“九霄环佩”,桐木为面,梓木为底,工艺极为考究。古之良琴,其必存铭。如唐琴“太古遗音”就镌有宋代大儒朱熹的手书。明琴“奔雷”更有意思,刻有题款“南北东西几度游,名琴能遇不能求”。足见藏者是这张琴的“真爱粉”。“九霄环佩”自然也不例外,琴背阴刻“九霄环佩”四字,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还刻有“东坡苏轼珍赏”等印章,也就是说,这张琴曾是苏轼等人的私人藏品。1267岁的唐琴为什么还能弹出如此美妙的乐音?不少网友很好奇。“九霄环佩”的原主人苏东坡曾写过一首《琴诗》,诗中就有答案——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文通俗易懂,可背后的哲理却耐人寻味。在苏东坡看来,只有人琴合一才能最大地发挥其审美价值。弹奏,是对一张古琴的最大尊重。“浙派古琴”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霞影琴馆现任馆长章怡青也曾有缘亲抚“九霄环佩”。章怡青告诉潮新闻记者:“‘九霄环佩’早些年一直在李蓬蓬的父亲、古琴演奏家李祥霆先生身边,十余年前曾带来霞影琴馆,我也有幸弹过。古琴作为实用乐器,面板底板取材通常较厚(琵琶、古筝则较薄),不易损坏,在制作工艺上就考虑了流传性和使用性。同时,古琴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哪怕是经历时代更迭、战乱动荡,都会有人想尽一切办法去保存。唐代古琴穿越千年仍能发出天籁之音,与一代代传承者、守护者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