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城管局推出新政,进一步放宽外摆条件,在52个智慧商圈、商业特色街、夜间经济聚集示范区,以及若干个区级商圈等区域,加大对商业外摆、户外文化商业活动(户外促销)等经营活动的支持力度。
记者了解到,新政在场地、业态、时间方面放宽了对相关区域外摆经营的限制。外摆设置时间放宽至24小时,住宅和其他噪声敏感建筑区周边原则上不超过22时。按首违不罚、轻微不罚的原则,对外摆轻微违法行为以宣传劝导、自主整改为主,对及时整改到位的原则上不处罚。3年前,杭州为统筹市容秩序管理、促进就业消费、助力复商复市,在全国率先尝试推出餐饮业有序外摆。如今,杭州升级了外摆政策,我们从中能读到什么样的信号?摆对内容“允许除烧烤等重油烟外的餐饮商家,设置顾客临时等候区、就餐坐席等外摆。”杭州外摆新政,这句话最抓眼球。摆对内容,是新政出台背后首先要考量的要素。从人们熟悉的“烟火气”着手可以理解,但杭州为何将商业外摆业态选定在餐饮业?首先,这是杭州能最快铺开落地的外摆业态。从2020年开始试点,截至今年2月,杭州共设置商业外摆756处、桌位2650个。现有的外摆形态几乎都集中在轻餐饮业,占比超90%。3年“练手”,杭州的餐饮外摆已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管理经验。“烧烤等重油烟”,一开始就成为被排除项。杭州市城管局市容景观监管处处长杨益华这样解释:“杭州向来以山湖秀丽、街巷井然著称,如果到处烟火升腾自然很闹猛,可一旦油烟满天飞,也会给杭州的城市气质减分。”油烟和噪音,是市民反对商业外摆的最大原因,“因此我们首先规避烧烤,鼓励以咖啡、商业套餐等为主的轻餐饮形态。”杨益华说。再次,外摆带来的引流效应,十分可观。南宋御街咖啡店因门外每多摆一张桌子一天能多挣300元。蓝蛙(嘉里中心店)坐拥城市花园景观,通过餐饮外摆,营业额保持在全国门店的前三位。据杭州大厦管理方统计,在春秋季高峰期,外摆能使餐饮品牌的接待量,增加约50%至60%。“天气适宜的日子,如果环境好,大家肯定更愿意坐在外面。”杭州嘉里中心市场部经理俞晶介绍,嘉里中心客流和销售情况回暖比较迅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餐饮外摆。摆对位置发明了热狗的德国人费尔特曼,为了让新产品精准找到更多消费者,特意在当时世界最大的游乐场康尼岛上租赁店铺,并设置了许多户外就餐位。最终,热狗因“选对了地方”集聚大量人气成功出圈,成为经典快餐之一。目前杭州已公布的52个可申请外摆区域,没有局限于沿街店铺,而是涵盖杭州市级及以上智慧商圈,市级及以上高品质步行街、商业特色街,以及杭州市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背后用意不言而喻——相比个体店铺的零敲碎打,城市商圈更能拉动城市的消费。用餐饮外摆刺激城市商圈动能,不仅更符合杭州的城市形象定位,也能更有效地扩大消费的辐射半径。大数据显示,杭州部分城市商圈,跻身全国一线城市商圈热度榜前十名,分布在杭城各大商圈的全市社零50强企业,在2022年实现零售额2175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为46.4%。外摆经营场所,不只是放一把太阳伞、摆几张桌椅那么简单。差异化布局、精细化管理,才能让外摆商业拥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虽然杭州的商业外摆,从业态上还是“餐饮独角戏”,但从类型上看,却是百花齐放——沿街商铺外摆、天台外摆、主题街区、中庭广场……除了这些常见的外摆模式,杭州还有创新。比如大井巷历史文化街区,阳光下的围炉煮茶高峰期一座难求;西湖边栖霞岭上,开出了名为“十三间房”的休闲餐馆,直面西湖的天台,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杭州背景之一。摆出温度既要“烟火气”,又要不扰民。外摆的信号一放出,市民意见接踵而来。据杭州城管部门统计,通过各渠道共收集2000余条意见和建议,支持和反对态度基本对半分。其中反对和担忧,主要集中在油烟、噪音、交通拥堵、卫生污染等问题上。“我们首先要有提升营商环境的大局意识,但城市管理这件事,开弓没有回头箭,放开去就很难收得回来。”杭州市城管局负责人坦言,最后出炉的方案是一个相对折衷的选择。折衷的选择,更多是为了解决如何不扰民——杭州并没有对商业外摆一放了之,而是有“规定时间、规定区域、限定业态”。新政设了门槛:首先将“地摊”排除在外,也剔除了极易产生噪音、环境污染的重油烟餐饮业,辅以7个“不得”约束,最大程度地避免扰民。要求完善停车、保洁、执法等配套服务,则是为了精准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留下政策依据。复苏经济刺激消费,不仅盯着眼下,更要向前看。怎么摆出风景、摆出特色,“既能满足市民需求,又能体现杭韵形象”,才是杭州外摆的主题。从目前来看,杭州选择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执行空间留给了各区、县(市),“支持各区、县(市)在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商业特色街区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的商业外摆、户外文化商业活动区域”。越来越多的城市,从治理理念的改善或升级中,得到了适度放松管理尺度的自信。可以说,允许商家适度向外伸出“商业触角”,既是帮助经营户“打气”的方式,更是一种政府善治善为的表现。归根结底,开展外摆商业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在品质消费供给侧的需要,把握好这个基本点,就能更好地读懂杭州这次新政中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