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作坊食品,既连接着民生需求,也关系着食品安全。散落在乡镇大街小巷的小作坊食品往往不仅承载着人们对地方传统美食的独特记忆,也是一座城市的“历史味道”。因此如何既保留传统的好手艺和老味道,又能确保食品安全让公众放心,是市场监管人员近年来探寻和努力的目标。今年以来,萧山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规范生产、文旅融合、宣传推广上精准发力,助推食品小作坊改造提升,焕发高质量发展新面貌。自去年来,全区4家食品作坊已实现文旅作坊建设、7家小作坊实现5S管理,7家作坊全部100%实现阳光化建设。全面实施食品小作坊“标准化”建设,对每家作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整改方案,导入“5S”现场管理要求,规范生产经营理念,并在作坊的生产车间安装摄像头,全面提升作坊硬件环境和强化日常监管要求。指导培训作坊第一时间激活浙食链作坊端,按要求在“浙食链”作坊端录入供应商资质、成品、原辅料(含食品添加剂)采购和配送交易等追溯信息,实现“源头可溯、过程可查、去向可追”的监管目的,不断筑牢食品生产安全“防护网”。帮扶引导具有历史传承工艺、生产环境较好的小作坊打响品牌,助推食品小作坊走上共同富裕“快车道”。目前已扶持河上橘红糕、义桥羊肉、进化麻糍等非遗小作坊食品提升生产环境,讲好食品文化故事,增强工坊的辨识度,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争取借力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深耕萧山地方特色文化,挖掘食品小作坊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