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讲堂丨宋代的生态智慧——夜听宋韵

2023-08-16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它的独特韵味。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彩夺目,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意趣,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让我们跟着《夜听宋韵》,回眸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

早在先秦时期,儒家的经典《周易》中就提出了“生生不息”的思想,强调自然界生命的生长和循环。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观念也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古人们已经意识到人类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形成了一些生态观念。宋代是儒、释、道三教逐渐调和、趋于统一的时期,这使得宋代的文人有更广泛的、更系统的生态意识,在他们的施政中也提出了更多具体的保护生物资源的措施,这其中既有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又有对森林、植被资源的保护。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宋代在宣传上就下了很多功夫。那时没有广播、电视等媒介,主要是通过在重要场所或交通要道处粉刷墙壁,墙壁上贴写诏书,告示百姓,不得违时捕猎禽兽、非法猎杀野生动物。这类诏令早在宋太祖年间就已有颁布,此后历朝也多有颁布,要求大家严厉执行,即使是皇帝也必须遵循。庆历七年(1047年)三月,宋仁宗想出猎,因为是禁猎季节,引起御史何郯等人的强烈反对,“群臣抗言,随即停罢”。

宋代对濒危动物的保护也是非常规范的。多位皇帝带头表率,诏令禁止地方与使节向朝廷上贡驯象及其它珍贵动物。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就诏令,“罢献珍禽异兽”,次年地方想要进献祥瑞入京,被真宗驳回,并强调“仍令诸州依前诏,勿以珍禽异兽为献”。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社会里,皇帝能有如此的诏令发布,对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

在保护森林、植被资源的措施中,宋代不仅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还出台了积极的治本之策。

在宋代建国之初,朝廷就设立了隶属工部,专门保护山泽、林木的机构——虞部,除了管理天下的山林、湖泊、冶炼等事,还负责以禁令形式,保护各地山林等自然资源。宋代还专门在森林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置“采造务”“都木务”“采木处”等采伐机构,禁止民间乱砍滥伐,合理规划与管理官府所需木材的采伐与供应。这种农林资源由国家管理的设置,既能增加政府收入,又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农林资源的保护,减少植被因盲目开采而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的现象。

火灾也是森林杀手,因此宋代在防范山火方面也是相当重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消防制度,并多次下召禁止百姓随意放火烧荒,特别是严禁在林木密集处放火,一旦引发火灾,严惩有关责任者。

而另一方面,人类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不可避免地会向自然进行索取。据史料记载,仅仅北宋皇宫的御厨房一处,一年耗费的木材就将近900吨。因此宋代从君主到地方官吏都积极倡导人民植树造林。宋太宗就多次下诏要求“列树以表道”,也就是号召大家多多种植行道树。行道树既能养护道路、荫庇行人,又能增补官用木材,遇到战乱,还能隐蔽军事行动。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仅福州行道树就有“杉松等木三十三万八千六百株”。为将植树造林的号召落到实处,官方每年会对新植林木的数量进行统计,并以此作为减免百姓税赋、考核基层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

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这个纪念日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将生态保护的历史渊源延续,通过今天的人们续写出更加科学、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篇章,意义非凡。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