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网友在网上发问:深圳南山、北京海淀、杭州滨江,谁才是中国硅谷?网友关于中国硅谷的“共识”证明,不知不觉间,杭州高新区(滨江)已经成为全国城市中产业、人才等元素最具有竞争力的城区之一。
“硅谷”,是“国际滨”战略所向。日前召开的滨江区委六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天堂硅谷·硅谷天堂”的实践探索率先闯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滨江路径。
从“天堂硅谷”到“硅谷天堂”,词序先后不同,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朝着这个更加系统性、更具时代性、更有创造性的目标,“国际滨”将如何飞跃?
坚定战略方向
推动“两个天堂”走深走实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一座新校园拔地而起。这座被命名为“杭州硅谷学校”的新校园,其得名与“国际滨”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有关。1991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新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高新区第一批进入“国家队”。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如今的“国际滨”,被誉为浙江“资本第一区”“创造力第一区”,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际滨”锚定了“两个天堂”蓝图。2022年举行的滨江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不但要坚持创新驱动,巩固和提升发展质效,树牢“天堂硅谷”这“一面旗帜”,而且要深化和拓展创新创业生态,以自身更高质量的发展,引领辐射带动区域产业共富,成为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一个引擎”,打造更加系统性、更具时代性、更有创造性的“硅谷天堂”。
阔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国际滨”更加坚定奋力建设“两个天堂”的战略方向。这一总战略既要求一域领先、也强调辐射带动,体现了打造“硅谷”式现代科技园区与建设“天堂”般江南风韵城市的辩证统一,将助力“国际滨”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打头阵、作示范。
阔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国际滨”将更加坚守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高新定位”。迈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是“国际滨”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抓手。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国际滨”肩负“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国家使命,将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汇聚的重大机遇,实现“快人一拍、领先一步、精益求精”,加快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迈进。
阔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国际滨”将积累更加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新经验”。实现以创新驱动为前提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是“国际滨”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核心路径,通过传承拓展“人才为先、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丰富升级“软硬融合、突出高新”的产业生态,弘扬深化“注重孵化、陪伴成长”的工作理念,加快完善“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的城市形态,“国际滨”将以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这片土壤开出更美花朵、结出更多硕果。
凝聚创新动能实现“从第一到第一”飞跃
对于“国际滨”来说,凝聚创新动能,进一步树立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协同联动,是奋力建设“两个天堂”的必由之路,将推动从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到全国首批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新飞跃。
实现“从第一到第一”,要高标准推进产业体系建设。作为中国信息产业“互联网+”“物联网+”产业的重要源头,“国际滨”坚持高新导向,不断厚植产业新优势、挖掘产业新动能,构建“2+2”产业体系,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韧性和竞争力。
一方面,“国际滨”巩固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推动数字经济向数智经济加快演进,实现数字经济二次爆发,以及产业链软硬结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国际滨”打造5镇3谷产业新地标,深化智造供给小镇、数字健康小镇、白马湖创意小镇、物联网小镇建设和互联网小镇建设,高质量建设中国视谷、中国信息安全谷和国际零磁科学谷。
实现“从第一到第一”,要高水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从创新载体上,“国际滨”将加快谋划杭州江南科学城建设,主动抢抓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机遇,进一步向白马湖、回龙庵山区域集聚高端创新平台,统筹配置土地空间,融合生态、文化、科创资源,实现创新、产业、生活无缝衔接,打通“原始创新最初一公里”和“产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从创新体系上,“国际滨”将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全力保障极弱磁大设施、白马湖实验室、浙江大学国家心脑血管植入器械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力支持智能感知省技术创新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深化企业合作,更好发挥高能级创新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和企业研发平台的创新赋能作用。
实现“从第一到第一”,要高效能推进营商环境国际化。优化营商环境,“国际滨”一直在引领新趋势和新改革。面向未来,“国际滨”依然要全面构建立足滨江、面向全球的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创业环境。
找准三个着力点,“国际滨”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国际化。聚焦降本增效,发挥政府基金引领撬动作用,探索在高科技产业领域进行战略性投资布局;聚焦数字化改革,进一步加强数字赋能应用场景开发和迭代升级,加大“上马石”等优秀数字化改革成果应用覆盖,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聚焦对外开放,坚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双自联动”,争取为全省乃至全国创造更多经验。
彰显城市温度推动共同富裕高水平示范
2023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国际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实践样板的攻坚之年。抓住“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契机,“国际滨”紧紧围绕“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滨江印记”,加快城市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推动共同富裕高水平示范。
围绕“城”做文章,以赛促建提升城市能级。作为亚运会核心承载区,“国际滨”以“国际滨江·亚运核心”为工作标准和导向,打造亚运城市“金名片”,确保所有亚运项目如期收官,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有效推动全区亚运各项筹办工作动态调整、迭代升级,提升城市能级和品位。
围绕“文”做文章,以文润城厚植城市底蕴。“国际滨”以历史为基,以亚运为媒,以产业为矛,推动形成一湖两带一走廊“之”字形文化发展布局,充分展现历史底蕴、文化内涵与科技实力。如在传承历史文化上,“国际滨”深入实施“滨江记忆”传承工程,深入挖掘运河源、古海塘和浙东唐诗之路等历史文化内涵,推动白马湖越文化考古发掘和非遗传承,持续推动西兴古镇、长河老街等遗址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提升区域历史文化氛围。
围绕“人”做文章,推进普惠型公共服务先行示范。今年,“国际滨”将加强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100%覆盖;全力供给普惠高效医疗服务,助推浙大二院滨江院区创新中心和浙大儿院国际儿童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区域医疗资源国际化水平;深入建设高新特色公共文化,推广文化管家模式,加快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建设,持续提升蜗牛读书馆、中国网络作家村等文化地标建设,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
围绕“治”做文章,推进共富基本单元和现代基层治理先行示范。“国际滨”将做好做细社区这一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加快全域未来社区建设,优化“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将共同富裕果实传递到每一名群众手中。同时,以推进现代社区建设为抓手,构建舒心安心放心的社会环境,助力高质量共同富裕有效推进。
时代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徐徐铺展。锚定目标,坚定信心,“国际滨”奋力开创“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新局面,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展现风采。
数说“拼经济”这一年
2022年,面对“三重压力”叠加“两大变量”,“国际滨”推动各项工作在逆境中破难,在破难中奋进。
稳进提质
率先整合推出56项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年兑现惠企产业资金46.9亿元,落实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政策68亿元,惠及企业1.1万户次;预计工业增加值位居杭州全市第一。
招商引资
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项目42个;全年新设企业超1.55万家,新增上市企业6家、累计69家。
科创体系
持续完善升级“1+2+6+N”的创新平台体系,争取“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并获国家发改委可研批复,加快白马湖实验室、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平台建设。
孵化体系
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特色小镇”孵化链条,新增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12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累计44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家,累计71家;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4家,累计超2200家。
人才集聚
全年引进各类人才3.8万人,其中应届毕业生近1.5万人,列杭州全市第一;引进“5050”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63个。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