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的最后几天里,手机上的各大平台纷纷发布年度报告,从衣食住行到书聊影音,将用户一年来生活中记录的点点滴滴都呈现出来,激发人们的分享欲,年度报告刷屏社交圈成为一年一度的跨年“盛典”!而这些记忆和回顾,恰恰是由手机里那些舍不得删除的各种文件和图片汇成的。
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搜索自己在手机上各平台的生活“痕迹”,并且乐意在社交平台分享。除了APP生成的年度报告,手机内存的告急也隐隐说明了:当代年轻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电子囤物症”,但这也是一种独属于自己的数字资产和生活记忆。
大数据比你更了解自己 盘点各大平台年度报告
“那天我在干吗?”12月31日跨年夜的晚上,小魏在微博上发了这样一条博文,配图是2022年某平台听歌报告的截图,显示:今年你共有214天在零点后听歌,7月24日05:26分你还在听《粉色海洋》周杰伦,可小魏自己却实在回想不起那天的情形。2023年元旦假期前后,各大内容平台生成发布的年度报告刷屏社交圈。
自2016年网易云开启年度报告的营销活动以来,越来越多的App加入进来,为自家用户发布量身定制的年末报告,2022年也如约而至。盘点各大互联网平台年度报告发现,参与度较高的是豆瓣、微博、微信阅读、网易云音乐等社交、书聊影音类app。豆瓣回顾每一年看过的书、影音数量、书籍,生成一幅书卷海报;微信读书展示用户用微信读书的天数,阅读过和读完的书籍数量等;微博则是统计了用户刷博时间、参与的微博大事件以及发微博时最爱用的高频词和表情包。记者注意到,在所有年度报告中,社交圈刷屏率最高的当属音乐类平台的年度报告,主要包括网易云音乐、QQ音乐、酷狗音乐等。年度报告的内容涵盖全年听歌的曲目数量、累计的时长、深夜听的歌曲、年度歌单和年度歌手等。
除了听歌,今年还有一类报告也备受瞩目,那就是外卖。两大外卖平台美团和饿了么都可生成年度报告,呈现了用户订餐次数、常用地址、配送总里程、消费金额等数据。在杭州工作的小哲2022年一共在饿了么下单407笔,花费超30000元,她在朋友圈调侃自己“也是全国前1%的用户了”。
年轻人患“电子囤物症”
告急的内存和数据隐患
过去一年,花了多少钱,点了多少次外卖,去过几个城市,最喜欢哪首歌,熬过最深的夜是哪一天……从衣食住行到书聊影音,你都能从你使用过的平台所生成的年度报告中看到,它们将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并且生成一份专属于你个人的独家报告,不禁令人再次感叹,大数据比自己更了解自己。
相比上述平台通过使用“痕迹”生成的年度报告,以百度网盘为例的储存类App生成的2022相册报告,主要是以用户上传网盘的照片为主,记录了用户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其中,报告里一个数据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网盘的储存容量。
“百度网盘显示我2022年上传的照片超过了1.5TB(1TB等于102GB)!”许佳(化名)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已经算是有清理手机空间的习惯了,但是网盘里的照片和文件还是多到内存“告急”。随着储存数据的曝光,“电子囤物症”被大量年轻人提及,手机告急的内存已经成为他们的常态,场景动作重复的照片、保存却从未打开的电影资源和课程链接……“万一能用上呢”的想法永远阻碍着点击删除的动作,反而越积越多。网盘俨然成为年轻人囤资料的私人图书馆,考研资料、小说电影资源、视频模板等的储存率最高,年轻人正在通过这种方式,构建一份属于自己的数字资产和记忆。
然而,在一番怀旧式的展示狂欢背后,也有很多用户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电子囤积症”在学术上被称为“数字囤积症”,指数字文件的积累致使个体降低目标检索能力,最终导致个体的压力和混乱,无法“断舍离”逐渐从日常生活蔓延到网络世界。同时,年度报告生成的数据画像也存在很多隐患,目前,在我国,保护个人隐私的体制尚不健全,App泄露用户数据的问题并不少见,另一方面,平台“大数据杀熟”的问题也一直被广大用户所诟病。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