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在一个人的生命终点,当他的家人回顾过往的时候,可能不一定记得技术高超的外科医生或放射科医生,但他们一定记得为患者盖被的护士,或者每天为患者做足部按摩的理疗师。他们会记得将光线调暗、播放轻音乐、静静坐在床边陪伴的家庭成员,带来一盘千层面或者柠檬甜糕的邻居,用海绵帮患者洗浴的安宁病房的护士,以及孙子站在床边用稚嫩的声音说:‘奶奶,我爱你。’”
美国安宁医学和缓和医学会研究员、肿瘤科医生艾德华·科瑞根曾用这样一段温暖的文字描述了临终场景,阐述了安宁疗护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安宁疗护”成为医疗、护理和养老领域的热词。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历程,生命的最后一段如何度过更加安然?如何能够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人开始正视和思考这一问题。今年,浙江省成为第三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省(市)。10月,西湖区在全省率先编撰发布《西湖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指导手册》,标志这一专业医疗服务从医疗机构拓展至社区家庭,已逐步构建起“病区-门诊-社区-居家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照护体系。
以为走到生命的尽头
通过安宁疗护97岁的他如今依然安在
沐浴在秋日暖阳中,97岁的赵爷爷(化名)从床边的窗台上拿起一根棒棒糖,慢慢拆开包装尝了尝味道,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容。这最平凡的一幕让赵爷爷的家人异常动容,原来半年前,老爷子还难受地躺在病床上,似乎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赵爷爷曾经是一名飞行员教官,退休后来杭定居生活。今年初,因为新冠病毒感染,家人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又有肝硬化失代偿期、房颤、低钾血症等基础疾病,立即把他送进三甲医院治疗。
为了控制严重的肺部感染症状以及其他疾病,需进行输液、插胃管等侵入性操作,这让赵爷爷非常抵触,情绪变得暴躁,甚至不肯好好吃饭,身体状态每况愈下。
眼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家人将他转至与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照护(安宁疗护)病房,该病房与浙江医院合作共建,是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的教学实践基地。病房护士长项巧珍说:“老爷子刚住进来的时候情况不太乐观,我们以控制症状和舒适照护为重点,并关注他的身、心、灵状况。”
“我想回家。”入住病房第二天,在进行舒适照护手足护理时,赵爷爷向护士吐露心声。秉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理念,项巧珍立即和家属沟通,开了一个简单的家庭会议,传达了老人的想法,并和家属沟通共同制定了照护方案,大家决定为达成赵爷爷的心愿,共同努力。
通过症状管理、舒适照护、心理陪伴,赵爷爷的病情逐渐稳定,在安宁疗护病房住了17天后便如愿回家休养。中西医结合医院安宁疗护团队帮助对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每周上门为他进行身体指标监测和个性化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项巧珍团队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技术上的支撑,还会定期上门进行指导,共同关注老爷子和其家属的身心健康。
令人惊喜的是,从出院至今好几个月过去了,赵爷爷依旧安在,并且整个人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不仅拔了PICC导管,有时还能坐着轮椅,出门逛逛,与家人围坐一起进餐。他的儿子说:“放在半年前,这样的场景我想都不敢想,父亲的恢复情况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如果没有专业安宁疗护医护的服务和指导,不仅我的父亲,包括我们一家人都不会有现在的生活质量。”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善终”是五福之一。在浙江医院副院长、浙江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主任陈新宇主任医师看来,安宁疗护关注患者的生命质量,诠释了医学的价值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我们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经历生命最后一程的患者‘安乐活’。”
有技术更有情感
这项专业服务从医院延伸至居家
安宁疗护不是简单的临时关怀,专业性要求极高。陈新宇指出:“具体来说,医疗上通过减轻疼痛、控制症状、营养支持等手段来维护生命,但并不是让临终患者被动接受无效的抢救、治疗,而是让他们病而少痛,帮助患者与自己达成和解,实现最后的人生心愿,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同时,安宁疗护也为家属提供了哀伤抚慰和其他帮助,既减轻了患者额外的痛苦,也释放了家属经济和心理层面的压力。最终让逝者有尊严,让家属得安慰。”
对于这项有情感的技术活,西湖区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何天丽深有感触:“安宁疗护的周期通常为6个月。这一期间病人的身心状况可以说瞬息万变,有些老年人可能还有表达障碍,无法清晰说出身体感受。如何适时提供精准医疗护理服务和心理疏导,对理论和实操专业性要求其实都非常高,需要我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去不断学习和总结。”
10月初,何天丽前往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安宁疗护病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实践”培训,由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专家手把手带教,对病房中的患者进行照护。她说,经过这次培训,可以把更专业的治疗技术、更多样的护理方法,应用到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中。
作为老有康养服务的重要一环,在“落叶归根”传统观念影响下,安宁疗护服务已从医疗机构延伸至社区居家。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书记、副主任陈闯宏介绍,西溪街道老龄化严重,尤其高龄化程度高。从2021年起,中心就开始明确布局“安宁疗护”这一板块的工作,目前已组建起由医生、护士、药剂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综合居家安宁疗护团队,主动上门对接需求,展开综合评估和指导,制订居家疗护方案。
病区-门诊-社区-居家一体化
构建安宁疗护新体系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安宁疗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推广,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安宁疗护相关政策与指导意见,为开展安宁疗护指明方向。
2022年4月,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发文成立浙江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挂靠在浙江医院;同年9月19日,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正式揭牌并举办安宁疗护市级师资培训班。
记者了解到,西湖区卫健局今年组织举办了50余人的安宁疗护骨干师资培训班,选派全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3位骨干护师前往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安宁疗护病房进行实践轮训;同时,组织21人参加省市安宁疗护培训班,促进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工作的理念更新和服务能力提升。
“通过一年来的运行和实践,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已建立起培训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医疗机构和安宁疗护人员需求,制定培训课程大纲,并培育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让安宁疗护被更多人群所知。”陈新宇表示。
安宁疗护已列入浙江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浙里康养”建设的重大任务,总体目标是全省安宁疗护服务机构或病房(病区)数量持续增加。到2025年,各设区市建立市级安宁疗护指导中心,至少建成1个安宁疗护病区,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安宁疗护病区,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住院、居家安宁疗护服务。
从2017年,浙江医院与西湖区人民政府倾力打造“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的医养护康一体化服务模式——“西湖模式”初级版;到如今正加速构建“病区-门诊-社区-居家一体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西湖模式”迭代升级版,肯定生命、赞美生命、陪伴生命,助力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让处于生命末期的人“安乐活”,正成为大众共识。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