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例疾病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
商报讯 杭城已经入秋,这两天明显感觉天气转凉。而换季时节往往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堪称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10月是心脑血管病防治宣传月,10月8日是第26个全国高血压日。浙江医院开展“血压要知晓 降压要达标”——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宣传月”暨2023年“世界心脏日”“全国高血压日”大型义诊和现场科普直播活动。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浙江医院临床医技科室专家团队现场为市民进行义诊咨询,并讲授心脑血管病防治知识。
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首位
它是健康的头号杀手
浙江医院院长、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委、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毛威教授介绍,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心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占比超过40%,且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持续处于上升态势,全国每5例疾病死亡中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
为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2014年,在省卫健委领导下,浙江作为首批全国试点之一,启动了“心血管病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由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挂靠浙江医院)组织实施,十年来累计筛查24.46万人,对筛出的5.54万高危患者实施随访和综合干预,累计干预24.89万人次。
根据项目筛查和随访结果,毛威指出,我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虽仍在上升,但是脑卒中,特别是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已开始呈下降趋势。这一拐点的出现,一方面是治疗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疾病防控效果显著,尤其是血压管理。三大高危因素中,我省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血脂异常的三率低于全国水平,这也是导致我省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和死亡率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是造成致命心血管病最重要的三大危险因素。并且,三高问题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一些年轻人超重、过度吸烟、饮酒、熬夜,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会增加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正呈现年轻化趋势。
“我治疗过的最年轻的急性心梗患者才23岁。前段时间刚收治的一名心肌梗塞病人也不过40岁出头。”毛院长说,这些年轻心脑血管患者的共性是基本都有“三高”,而且工作生活压力比较大。据悉,这名40多岁的心梗患者其实已患高血压多年,日常却没有规律服药,再加上工作忙碌,经常熬夜等高危因素的不断叠加,最终导致要命的心梗。所幸救治及时,目前他已经转危为安。
预防致命心脑血管病
“三高”共管做在前
心脑血管疾病虽致死率、致残率相当高,但是它可防可控,能够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培养规律用药和血压监测习惯,抵御这一健康的头号杀手。
据悉,2022年下半年,浙江省启动未控制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项目,浙江医院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在慈溪、长兴、柯桥、诸暨、天台、玉环六县展开试点,针对经治疗血压仍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开展规范化诊疗管理,并融入风险自动评估、远程血压监测、远程会诊等数字健康技术。
浙江医院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丁芳主任医师介绍,浙江医院从六县的12个试点社区筛查了7000多例高血压患者,筛查出2800余例血压未控制患者纳入规范化试点管理。针对社区“三高共管”要求,浙江医院专门建立了远程会诊团队,每周定期进行远程在线会诊。
针对我省“三率”控制最不理想的高血脂,毛威指出,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治疗方式可供选择。比如,今年8月23日,我国正式批准英克司兰上市,这是全球第一个应用于心血管领域的siRNA(小干扰RNA),能强效清除胆固醇,一针管半年,强效降低胆固醇,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
控制“三高”除了日常要规律用药、定期监测,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专家建议,要注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饮食上减盐控糖控油。如果家族有“三高”史,更应尽早把生活方式治疗提上日程,提升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意识。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