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林姨,临安昌化人,家里种了几株山核桃树。9月18日一早,林姨一个人上山,一来看看自家的山核桃树有没有长白蚁,二来去捡些掉到树下的山核桃。
山头不高,林姨来到距离自家山核桃树三四米的地方时,突然发现树的下方挂了一个很大的马蜂窝,“有差不多两个篮球那么大”,林姨比画着。
马蜂很毒,林姨是知道的。这之前,同村已经有五六个村民上山被马蜂蜇伤,送医治疗。
林姨轻手轻脚,想绕道避开马蜂窝,走了没几步,突然脑袋上、肩膀上一阵钻心痛,她被两只马蜂“袭击”了。
被咬了十几口很快就晕倒了
幸好老伴和邻居赶到
“虽然我很小心,但可能走路时发出的震动还是惊动了马蜂。”林姨回忆,虽然只有两只马蜂,但也从头到脚足足被蜇了十几口。“它们蜇得很深,我用手拍打,怎么都赶不走,还好我上山都随身带风油精,把整瓶风油精往马蜂身上倒下去,它们才飞走。”
此时,林姨被咬的手臂、腰背等地方已经红肿疼痛,脑袋也晕乎乎的,她赶紧往山下走,怕自己出事,给邻居和老伴打了电话,告知大概位置。走了没多久,林姨眼前一黑,过敏性休克,不省人事。
不幸中的万幸,林姨再次醒来时,老伴和邻居已经在山脚附近找到了她,背着她回到家,随后赶来的儿子将林姨送到当地医院。
经过当地医院检查,林姨的心肌酶谱、凝血指标异常,医生叮嘱家属赶紧带林姨转院去浙一,“他们那里解毒最有经验”。
林姨遭遇的马蜂有可能是胡蜂
轻者局部红肿热痛
重者休克晕倒甚至威胁生命
下午4点多,林姨被转到浙大一院急诊科。根据林姨的症状及多项检查结果,她的凝血功能异常,心肌酶谱、肝酶和黄疸指标全线上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也都超标了,这意味着她的心肌、肝脏、血液系统等可能有所损伤。
“马蜂蜇伤后有些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最重要的是进行抗过敏等对症治疗。”浙大一院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主任医师说。
急诊科医生马上为林姨进行一系列对症治疗,好在送医及时,经过护肝、护胃、补液、平衡内环境等精心治疗后,林姨正在康复中。
陆远强主任介绍,临床接诊的患者,往往将马蜂、胡蜂、黄蜂混为一谈,实际上,胡蜂和马蜂是并列关系(胡蜂则脾气“火爆”更为凶猛),黄蜂则从属于胡蜂,这三种均隶属于胡蜂总科。临床上这三种蜂蜇伤,其实有个专业术语,统称为“胡蜂蜇伤”。而对于大众来说,马蜂和黄蜂的称呼则更为常见。
一家五口被蜂蜇伤
四个伤势较轻,一个进了EICU
最近几天,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急诊科也接诊了一家五口蜂蜇伤患者,其中四个伤势较轻急诊留观,一人因凝血功能障碍进了EICU。
而在8月底,浙大一院庆春院区曾接诊过一名64岁男患者,因为反复皮疹、持续胸闷气急来急诊就诊。医生询问病史了解到患者20多天前在游步道散步时,左腿被蜂蜇伤过,经过检查,总IgE高达412(正常值在100以下),处于过敏状态,氧饱和仅90%,考虑蜂蜇伤引起。经过抗过敏等对症治疗,康复出院。
“蜂蜇伤致死原因主要是过敏反应和多脏器功能衰竭。”陆远强主任说。
秋蜂猛于虎 蜂蜇伤后6小时内是早期救治关键期
“被蜂蜇伤后的6小时是早期救治的关键期。”陆远强主任强调。他表示,蜂蜇伤有三步急救法。
1.除刺,不要挤压患处 注意不要挤压患处,以免将蜂毒挤入深层组织,加重中毒。仔细观察有无残留的毒刺,用镊子拔出、小针挑拨、胶布粘贴等方法取出蜂刺,尽可能拔出毒刺,但切记不要过度挤压伤口,避免毒素扩散。
2.清洗 马蜂的毒液偏碱性,可选择食醋等酸性液体冲洗或湿敷伤口。此外,冰敷伤口可减轻局部不适感。
3.就医,身体不适立即就近送医 当被群蜂蜇伤或被单只蜂蜇伤,出现过敏症状或全身不适时,应立即就近送医抢救,切勿等待严重后再就诊,有可能延迟救治,耽误病情。如果当时没有明显不适,后期需要预防叮咬处继发感染。
秋季出游如何防蜂蜇伤?
抗过敏药物是否可以救急?
每天夏秋之际,是马蜂活跃期。既然蜂蜇伤会出现过敏反应,出游时带上开瑞坦等抗过敏药物是否可以救急?陆远强主任表示,如果蜂蜇伤后出现一些轻微皮疹等过敏反应,备一些这类抗过敏药物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抗过敏作用,但不能靠这个来急救,必要时需第一时间就诊。
郊游时,远离蜂类,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万一遭遇蜂群攻击,要马上就地蹲下,用衣服护住暴露的部位,尤其是头和脸。
马蜂对白色、气味和运动中的物体敏感,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物质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香,容易招蜂。外出时,不要惊扰马蜂,出门戴帽、穿深色长袖衣服。
秋游如携带一些食品饮料,要妥善保管,尤其是装有甜食和含糖饮料的餐具,一定要密封好,因为甜食的气味,特招蜂类喜欢。
(为保护隐私,文内患者为化名)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