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学术期刊《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糖尿病、肥胖与代谢》)发表了题为“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的报告 ,绘制出了一幅数字版的“中国肥胖地图”。按照我国超重和肥胖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1580万成年受试者中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
全国41.1%男性体重超重
27岁小伙参加工作后,
体重大幅增加
报告数据显示,从肥胖的“性别差异”来看,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比女性更普遍,超重男性占比41.1%,女性占比 27.7%,肥胖男性占比18.2%,女性占比9.4%。记者向浙江医院营养科负责体重管理门诊的斯彩娟副主任医师求证,门诊的肥胖男性是否真的比女性多?
斯主任表示,门诊遇到的男女比例较为平衡,但她确实感到最近肥胖男性前来门诊寻求减重帮助的比例大幅提升。“尤其是20-30岁的男性,在参加工作后,工作环境、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导致他们的体重大幅增加。”
27岁的IT码农小张就是其中之一,他两个月前来到体重管理门诊,因为平时长期写代码,坐在办公室,很少去锻炼,加上熬夜吃宵夜的“加持”,体重蹭蹭往上蹿,稍不留神就快超过“2”字头了。他意识到自己再这样下去很可能被猛增的体重影响到正常生活,于是到医院寻求帮助。
“男性肥胖有几方面的原因,像小张就是在工作中受到的压力较大,导致其肥胖。长期的过高压力和不良习惯易导致内分泌激素分泌紊乱。此外,男性常常需要应酬,酒桌上过量饮酒,也会导致肥胖。长期缺乏充足的睡眠也是易致肥胖因素之一。”斯主任对于男性肥胖比例高的现象做了深入的原因分析。
减肥只能吃水煮菜?
要时刻保持饥饿感?
营养科专家:非也!
小张在体重管理门诊是否迎来了“蜕变”呢?现在的小张确实瘦了不少,他感到自己走路的步伐都变得轻盈了,也正在慢慢回归正常的体重。按照减肥黄金公式:饮食控制+运动管理,小张一定在这2个月受了不少苦,比如吃水煮菜,不沾一点油盐……
斯主任否定了这个想法。她表示,其实很多大众都认为减肥控制饮食就是吃水煮菜,来医院营养科医生会给出一个完整的菜谱,要完全照着上面做。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营养科给出的是一个大概的饮食模式,根据每个人的身高、体重,量身定制一个减重计划,每天要摄入多少营养素以及相应的份量。
斯主任还提到,“减肥不能吃饱,时刻保持饥饿感”也是个不正确的观念,可以摄入优质的蛋白质及优质碳水,直到自己感到饱足为止。而之前盛行已久的高蛋白饮食也并不全适合所有人,肾功能正常的人才能接受这种高蛋白饮食方式,不然在代谢上会有负担。斯主任还提醒,正常的减肥速率是一个月减重不超过基数的5%。
近九成肥胖患者存在并发症
体检报告中的这些指标需要关注
报告中还提到,整体人群中,最常见的肥胖相关并发症是脂肪肝(34.9%)、糖尿病前期(27.6%)、血脂异常(24.9%)和高血压(17.6%)。与健康体重参与者相比,超重/肥胖参与者的并发症患病率明显更高。
浙江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阮园副主任医师表示,门诊中遇到的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病人多存在肥胖的问题。就糖尿病患者来说,肥胖导致内脏脂肪高,出现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就会出现异常。这也是糖尿病发病的直接病理基础。
“2型糖尿病都是由于饮食不节、久坐少动、长期熬夜的生活方式引起的,这些生活方式直接导致体重增加,因此肥胖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合理控制体重对糖尿病病人来说非常重要。此外,肥胖会导致三高以及继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阮主任提到。
门诊来的一个30岁不到的男性小于就是典型的因肥胖导致其他并发症的例子。小于一米八不到的个头,体重已经飙到了300斤,他来门诊时的场景,阮主任至今印象深刻。诊室在三楼,小于爬上来就累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后来发现他的BMI指数到了45,且在检验报告中确诊了糖尿病、脂肪肝以及高血脂。
小于的情况已经如此严重,为何拖延到那么迟才来看诊?阮主任提到,其实很多年轻人都不太重视肥胖这个问题,单纯觉得只是体重比较重,却忽略了肥胖可能带来的不可逆的并发症。
那么要如何及时发现自己的身体可能因为肥胖而出现的并发症呢?阮主任给出的建议是,“可以关注体检中是否出现脂肪肝、高尿酸以及肝酶轻度上升,这些都可能是并发症的前兆。与此同时,如果BMI超过24,也要引起重视。”
(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患者均为化名)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