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有格局的父母,都在做这件事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1-26 19:58:24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027天

在看到《允许孩子犯错》这本书之前,陪家里三周岁的孩子一起读过绘本故事《犯错误没关系》。

还记得书中的内容:

牛奶洒出来没关系,你总能收拾干净。

尝试不同的方向没关系,你总会有新发现。

不知道答案没关系,问问题有助于你学习。

心情不好没关系,你的朋友们会鼓励你。

跌倒没关系,你总能爬起来。穿两只不一样的袜子没关系,别人可能也会试一试。

每个人都有“啊,糟糕”的时候,你就是这样学习的。

有些时候,

犯错误也没关系。

每个人都会犯错

甚至大人也一样!

我们就是这样学习的。

理性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孩子犯错误没关系,孩子的每一次失误都是成长的机会。

就如一位苏联作家曾说的:“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误乃是取得进步所必须交付的学费”。

而现实中,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说的最多的话却是:

“你怎么还不去做?”

“你怎么不听话呢?”

“你按照我说的做了吗?”

“为什么你不能主动去做呢?”

……

作为父母,我们知道要允许孩子犯错,却不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犯错之要引导孩子从这个过失中得到经验获得成长,却不知道该如何引导。

幸而有莱西的《允许孩子犯错》这本书。她告诉我们:要让孩子成功,父母们必须允许孩子试错,信任孩子,相信他们都有能力在“犯错—修正错误—成长”的循环中迂回前进。

01

唤醒孩子内驱力

书中首先提到的是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内驱力,通俗一点讲就是自己内心的驱动力。

拥有内驱力的人,不需要外部的激励,而是出于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渴望,或者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在遭受挫折的情况下保持前进。

而与之对应的是外驱力,就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的而去做。比如考高分仅仅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让父母感动高兴,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理想。

探索是人类做任何一件事情的内驱力,“我愿意”的力量远远大于“我服从”。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所以,唤醒孩子的这种“我愿意”,比任何外驱力都直指核心。

怎么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①自主性——让孩子主动发现自己有多棒

想要一个孩子变得“独立自主”,就需要先赋予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承担后果的义务”,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当孩子拥有“自主性”后,就会产生做事的意愿,这种“做事的意愿”是孩子产生“主动性”的根源。

父母要做的是发现孩子的兴趣,满足他们;同时创造机会让孩子去独立做,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下楼,自己去开门,自己洗脸洗澡等。

孩子自己主动去做,不是因为害怕惩罚,也不是为了得到大人的奖赏,仅仅是自己喜欢,就愿意花时间去做。

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内心的满足和欢喜。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有了天才的感觉,你会成为天才;有了英雄的感觉,你会成为英雄。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

②胜任感——我能做到,才更愿意去做

孩子天生渴望获得胜任感,他们花大量的时间来探索和控制这个世界,并渴望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父母的认同。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做到的,他们才更愿意不断地努力去做。

还记得孩子第一次拿笔画线条吗?第一次骑自行车吗?

他们那种自信而兴奋的样子,真的很棒。他们会觉得自己很厉害,会从内心发出一种满足感,能为此驱散自卑。

当孩子相信自己能做到,有了这份力量感的时候,他们才有足够的勇气去做、敢去做,才能唤醒内心的力量。

我们现在很多的父母,看到孩子学习不积极,或沉迷玩乐时,会很生气。看到孩子学得慢,或学不会的时候会破口大骂,说孩子不争气,或者说不是读书的料,甚至说他们愚笨。这样做,只会让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受挫。

我们希望孩子自信、勇敢、对世界保持好奇,对学习新知识有发自内心的渴望,就必须让孩子自己相信自己,这才是他能驱动自己的前提。

所以,一定要记得给他们正面的鼓励,让孩子拥有自信和内心的满足。

帮孩子获得胜任感,自信的孩子,未来才是星辰大海。

③成长型心态——不断奋进的内驱力

《陪孩子终身成长》一书中,有一个被称为最重要的三根支柱的最后一个支柱——成长型心态,甚至要在前面加个“终身”。

成长型心态,是指孩子觉得每一次经历都是学习的机会。

也就是说,即使做错了,也会从错误中学习到点什么。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一般的孩子会认为自己“不够聪明”,或者“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而成长型心态的孩子会认为,是自己的努力不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积极地应对,从而取得成功。

在犯错或者失败面前,拥有固定型心态的孩子会觉得事情这么难,我以后还是别干这事儿了。

因为他太看重结果了,甚至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某个结果,比如,学习就是为了考个好分数,好给父母交差;以及参加工作后上班就是为了完成KPI。

而成长型心态的孩子,就会觉得这次失败其实是一次不错的经历,让自己知道了原来这件事情的坑点在这里,那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避免这些坑就好了。

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努力付出是有意义的,哪怕结果并不是理想的。

他们不会被一次失败打倒,也不会打消尝试新事物的热情,因为他们更注意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所以,拥有成长型心态的孩子会更关注学习本身,能从每一次错误中学习到东西。他们的成长空间更大,取得的成就也会更多。

02

合格父母这样做

有格局的父母,都允许孩子犯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大人尚且都会犯错,何况是跌跌撞撞摸索成长中的小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因为这是成长必经的一个过程体验。孩子只有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改正才会学会成长。

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犯错之后,家长不懂正确处理。

面对孩子犯错,合格的父母,该怎么做?

①让孩子自己尝试探索、设置目标。

“听话的孩子”,往往很难成为“成功的孩子”。如果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制定目标,是一种控制。要让孩子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制定目标,为自己的意愿努力,才符合为自己做主的本能,才能激发他的内驱力,进而展开行动。

②忍住,别插手。

做“支持自主型”父母,适度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在他需要的时候,为他提供陪伴、建议、引导、鼓励等支持,在他不需要的时候,学会闭嘴、放手,默默地关注就好。 

③恰当的夸奖。

夸奖可以激励一个孩子,也会毁掉一个孩子。恰当的夸奖会鼓励孩子不惧失败、敢于尝试,而夸张、不切实际的表扬,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在困难面前止步。 

④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

学会承担后果,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并且跟孩子一起商讨如何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

⑤设定规则和界限。

设置并坚决执行清晰的规则,不伤害别人,不影响他人,长远来看不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允许孩子自由地去探索。

教育学者尹建莉说: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

成长是个“试错“的过程。孩子犯了错,我们不要要求孩子一直“正确”,因为我们大人也未曾一直“正确”过。这就更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成长,才能帮助孩子从每一次的“犯错”中做“正确”的事。

03

教科书式妈妈

网上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位妈妈,孩子犯错后堪称教科书式处理方式,正是《允许孩子犯错》这本书教科书的优秀范例。一起来看看:

妈妈带孩子出去旅游入住酒店。孩子在房间里一只手上拿着一个蓝色的企鹅茶杯,另一只手正准备掀开茶具消毒柜门去拿另一个。妈妈提醒他要小心,可以一个一个拿。话未落地,杯子摔碎了。

妈妈是怎么做的?

妈妈赶紧走过去,把孩子从茶杯碎片中抱出来,安慰道:“不用怕,你别动,帮妈妈去拿点纸巾来,妈妈来收拾,小心别割到手。”

孩子慌忙地跑去拿了一把纸巾。妈妈先用手把大的碎片扔到了垃圾桶,然后又用纸巾将小的碎片一点点捏起来,全部捡到了垃圾桶里面。

做完这些后,打电话告诉酒店前台房间摔坏了一个杯子,询问赔偿并支付服务人员50元赔偿金。

①赔了钱之后,妈妈先给孩子普及一下安全知识。

她蹲下来尽量和孩子在同一高度,看着他的眼睛说:“宝贝,告诉妈妈,刚刚杯子摔碎的时候有没有吓到你呢?”

“如果你打碎了玻璃或者瓷器这类锋利的东西时,不要害怕。”

“首先要保护自己不被碎片伤到,所以你要先离开这个碎片的区域。当自己身处的环境没办法打扫的时候,要请求可以打扫的人来帮忙清理。”

“如果是不得已要自己处理,就要像妈妈刚刚处理的方式一样,先拿大的、不锋利的碎片,小的碎片就用纸巾或布一点点轻轻地包住,再放到塑料袋子里或垃圾桶里。明白了吗?”

②搞明白孩子拿两个杯子的动机。

孩子有点难过:“妈妈,我刚开始拿了一个小杯子,但我还想拿一个大杯子给你喝水用。可是因为我手上已经拿了一个杯子,另一只手推开柜门的时候,手没拿稳,杯子就掉了。”

马上肯定孩子说:“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喝水的时候会想到给妈妈也拿一个杯子。宝贝能这么做,妈妈真的很开心!”

③帮助孩子改进方法。

“那我们来想一想,下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要怎样做可以拿到两个杯子,又不会摔坏呢? 

孩子想了想说:“妈妈,我知道了,应该先将一个杯子放到桌子上,再去打开柜子拿另一个杯子,这样就可以腾出一只手来开柜门,另一只手去拿第二个杯子,这么做杯子就不会被摔坏了。”

“嗯,宝贝说得很对,真是一个善于动脑筋,又很有办法的小朋友。我们同时还可以注意拿杯子的时候要握紧一点,小心一点,对吧?这样杯子摔到地上的几率就更小了。”

④改进的方法探讨过了,接下来给孩子建设一下价值观:

“刚刚这个杯子破了,妈妈付了50块钱的赔偿金给酒店,你知道50块钱是多少吗?”

“你记得我们家里的矿泉水吧?妈妈可以用赔杯子的钱买两箱了。”

“妈妈,真贵,我下次再也不能打碎杯子了。”

“所以,这个属于我们自己可以避免的错误,也就是可以避免的一个损失,对吗?”

孩子点点头:“嗯,妈妈我明白了,下一次我们拿任何东西的时候都要小心,尽量不把它弄坏,因为弄坏了又要重新买,如果弄坏的是别人的就要赔钱。”

“宝贝太棒了,不仅认识到了这个杯子的价值,而且能够举一反三去看问题,非常不错!好啦,那你继续去玩吧!”

杯子打碎了,孩子是有点惊恐的,首先要肯定情绪,肯定孩子拿杯子的初衷;孩子是为了帮妈妈拿杯子,动机是好的,只是方法不对,所以要肯定动机;肯定他想到的方法,然后借着这个机会让孩子对杯子的价值有了一个概念。

这位教科书式妈妈,告诉我们:父母渴望看到的所有优秀品质,都来源于一句话:孩子,错了也没关系。

给孩子尊重、给孩子自信、给孩子鼓励,他才会在内心有无尽的力量,才懂得从自己的错误中找到出口,开创新的局面。

作者:苏云,精读读友会会员。用时间换天分,越努力越幸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