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一行|她想把它们“画回来”

2023-06-13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当你在欣赏一幅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画作或是敦煌的壁画时,会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已经褪色的画像原本是什么样子?那些颜色又是经过了多少次的上色才能形成?在滨湖区就有这样一位对佛像情有独钟的画家、艺术家,她想把那些在时间冲刷下已经模糊、褪色的佛像“画回来”,更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

  “想把佛像画回来”

  来到龚奕竹家中,入眼就能看到墙上挂着她的画,客厅靠阳台一侧摆着一张工作台,上面摆放着毛笔、颜料、砚台等工具,这里便是龚奕竹平时作画写字的地方。在工作台旁的画架上是几幅她正在绘制的画作:“目前正在上色,每上一种颜色就要等它干了,才能继续上下一种,有的画要上几十甚至上百层。”正因如此,一幅画光上色就时常要花上一两个月。龚奕竹对此乐此不疲,她认为正是这种精雕细琢的精神,配上独具一格的颜料,才让中国传统画作的颜色充满了厚重感。

  龚奕竹原本是做行政工作的,因为喜爱绘画,找老师学过油画、花鸟画,现在更是开始全职绘画,目前还在攻读艺术史的硕士研究生。龚奕竹最喜欢的事情,则是“画佛像”,她从小就对佛像感兴趣,甚至教她绘画的老师问她将来的打算时,她很干脆地说:“还是想画佛像。”若是将目光再放得远些,那就是“把佛像画回来”。

  龚奕竹数次去过敦煌,看过石窟内的佛像,感受古人是以何等的决心和毅力在一片沙漠中建起这些石窟,也通过壁画与古人进行跨越时空的连接。不过看着壁画随着时间流逝逐渐褪去原本的光彩,让龚奕竹有了将这些佛像“画回来”的想法:“不能说是修复,也不能说创作,就是‘画回来’。”

  为了让自己的“画回来”更加符合原作,她作画前还要查询大量资料,了解画像背后的故事,所处的朝代是怎样的风气,画师想要表达的又是什么……

  多年学习下来,龚奕竹的画作受到了业内的肯定与关注,画作不仅被开原寺收藏,还获得了意大利艺术大使奖、布鲁塞尔艺术奖、威尼斯艺术大师奖等奖项。她的作品在国外被称赞为“在中国千年文化的丝绸材料上演绎着一段段历史的传奇,在追寻东方远古智慧和哲学”。

  “希望更多人加入到文化传承中来”

  采访中,龚奕竹还兴冲冲地向记者展示一大叠各色的纸张,展开后能发现是一幅幅拓印,其中有秦朝的砖印,也有汉朝的;有的是麒麟等瑞兽图案,有的是依稀可见的字迹……龚奕竹说,这些是以前出游时偶然看到便收集回来的,后来不知不觉收集得越来越多,“拓印并不是简单地在模具涂上颜料拓下来就行,什么材质适合什么颜料,哪里要用力,哪里需要轻一些,都是有讲究的,”

  说起这些的时候,龚奕竹眼中仿佛闪着光。她说她对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除了拓印,之前为了寻找矿物颜料,她还去找了苏州一位老师傅,听他讲述一块矿石变成颜料的过程。遗憾的是,这些老行当几乎都面临着缺少传承者的窘境:“做这些事都需要耐得住性子,目前很多从事这些行业的人都年纪大了,老师们很需要学生的加入。”在结束采访时,龚奕竹忍不住说,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更加热爱我们的文化。 (记者 甄泽/文 张嘉硕/摄)

  • 无锡土地史料展览跨越三百年 窥见城市缩影和时代变迁

    日前,惠山区钱桥的民间收藏家龚明,在盛岸西路的五洲国际举办了《“时代印记·抚昔颂今”无锡土地史料展览》。该展览通过近两百份弥足珍贵的土地文书藏品,见证人民当家作主,时代向前发展进程。 [详情]

    2023-04-25 09:45:15 来源:江南晚报

  • 三百六十一行|年轻康护师托起银发族“幸福晚晴”

    位于贡湖大道的耘林康护中心,有一支年轻的康护师团队。9名年轻人,平均年龄28岁。他们朝气蓬勃,成了养老公寓里老人的“守护者”。 [详情]

    2023-05-24 10:21:40 来源:江南晚报

  • 三百六十一行|这里有群“新型职业农民”

    来到梁鸿村后,再穿过长长的乡间小道,就可以到达无锡从心农场,一路上,两边农田里油菜花长得郁郁葱葱,部分农田内机器轰鸣,正在进行高标准改造。在农场旁,一辆插秧机停在田边,田埂上是一辆装满秧苗的汽车,一群人忙着将秧苗搬到插秧机上。其中就有农场的“大学生四人组”,当天负责开插秧机的是去年才来工作的陈卓鲲。 [详情]

    2023-05-06 10:22:42 来源:江南晚报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