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造成的伤害有数百种,一般进行行之有效的治疗,都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相对于运动造成的意外损伤,有些人对于运动健康知识的误解以及匮乏却更为致命。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毕擎前段时间就接诊了这样一位特殊的患者。
大伯久“痔”不愈听信偏方返祖“爬着走”60岁的何大伯因为患有痔疮,每次上厕所都苦不堪言,但他讳疾忌医,不到医院治疗,反而到处搜寻民间偏方。半年前,何大伯从老朋友那里听说了一个关于痔疮的“神奇疗法”,对方告诉他,人长痔疮是因为长期直立行走,肛周受压力形成痔疮,而爬行动物没有痔疮烦恼,所以人应该多进行爬行,痔疮就能得到缓解。何大伯觉得甚有道理,自认为执行力很强的他双手双脚戴上护具,四肢着地,每天在户外至少爬行一小时。虽然凡事贵在坚持,可持之以恒爬行6个月后,何大伯不仅痔疮没痊愈,手、脚关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爬行。只不过由于疼痛难忍,他决定找专家看一看,如何缓解,以便于后续的爬行训练。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经详细的查体和CT、X片及核磁共振检查,他被诊断为腕关节和多个指间关节严重的骨关节炎、髌骨严重骨质增生,膝关节间隙狭窄严重骨关节炎,踝关节、脚趾根部也有骨关节炎表现。“建议到肛肠科诊治,并停止爬行。”毕擎表示,痔疮可能稍微影响生活,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何大伯极有可能晚年生活要在轮椅上度过了。运动的认知偏差危害大从事运动医学几十年,毕擎接诊过的类似于何大伯这样对运动认知有偏差的人不在少数。比如,有人过度健身后致使肌肉拉伤;有人感冒未痊愈剧烈运动导致基础疾病发作;有人跟随“野路子”锻炼,非但没起到健身的效果,还带来严重的骨关节损伤。他认为,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大家对运动的了解并不科学,以为只要是“动”就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不讲科学方法贸然运动,采取不恰当的方式方法,用力过度等,都会进一步增加运动损伤的概率。“爬行不是不会带来运动效果,但本身有关节和脊柱疾病的人群是不建议尝试的。”他表示,运动损伤不同于传统骨科创伤,发生意外具有不可预见性,在突发情况下救治不及时很可能致残。在门诊中,除了骨与关节损伤外,毕擎还经常会碰到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以及血管和神经损伤等运动损伤,在某些情况下还会严重致残。作为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损伤不同于传统创伤骨科,在专科查体、特殊检查、诊断、微创治疗、康复技术及预防等方面具有鲜明特点,在治疗时注重康复一体化的长期治疗方式,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恢复本体感觉功能。围绕生活中的运动防护,毕擎建议:“爱运动”也要“会运动”,运动因人而异,不可盲目跟风运动,运动项目和内容的选择也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决定。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使身体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中。刚开始运动的时间尽量不超过1小时,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在碰到运动伤害时,避免自行处理,应尽早就医,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