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家中老人总是忘事,打过招呼转身就忘,简单问题反复问三四次;平时挺精明的人,突然判断力降低……如果家人出现这些异常情况,就要警惕是否得了阿尔茨海默病。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日前,浙大一院开展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多学科联合义诊。浙大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彭国平告诉记者,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识别非常关键,虽然大多数患者的病程难以逆转,但早干预可延缓病程、改善生活质量,甚至降低痴呆导致的死亡风险。以为更年期问题 其实得病了50岁出头的李女士从事销售工作,是单位的销售冠军。但这一年中,李女士发现自己有点不对劲,已连着好几次把合同金额标错。平时总是笑眯眯的她,脾气也越变越坏,晚上睡眠很差,容易惊醒,连带着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效率。考虑再三,她和家人来到了彭国平的门诊。原以为可能是更年期导致的问题,不料检查后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阶段。所幸,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认知功能训练,李女士的症状有了较大改善。彭国平说,阿尔茨海默病是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目前还没有针对性药物可逆转或完全阻断病情进展,所以该病尚不能治愈。但患者明确病因,经过针对性治疗后,能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照料者的负担。特别是在疾病早期,规范化的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记忆情况、稳定患者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生活能力。患者数持续增加 诊疗率却不高很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都有记忆减退的症状,是否出现记性差就代表得病了?彭国平表示,阿尔茨海默病的记忆减退与普通人群的记性差有着本质区别。阿尔茨海默病的记忆减退往往是情景记忆障碍,经过线索提示依然无法想起来,而且有的问题会反复询问;普通人记性差,忘记的事往往可经过线索提示回想起来,且多数是生活中可能不在意的小事。但如果55岁后出现进行性的记忆减退,需引起警惕,建议到记忆专科就诊。让彭国平感慨的是,尽管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人数持续增加,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诊疗率不高。当老年人出现明显的记忆减退、智力减退时,家人多归结为“老糊涂”,认为是年纪大的自然表现,没有就诊意识。等到老人进一步性格改变、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行为怪异时,才匆忙就诊。坚持全病程管理 一起去买菜也是“治疗”彭国平告诉记者:“阿尔茨海默病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是一个较长过程,病程通常经历8至10年。患者一定要坚持全病程管理,有的患者吃了药,效果没有立竿见影就放弃治疗。从长期看,治疗与不治疗差异很大。”浙大一院神经内科建立了患者家属群,一个月开展一次线上讲课,“家人的支持和陪伴对患者的预后很重要。我建议家属可多做做这几件事,如陪患者做益智小游戏、打个牌,带他们出去走走逛逛、买个菜,也可以一起养小宠物、听喜欢的音乐、种花种草,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和良好睡眠有助于认知康复。”彭国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