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农桑者,自古是衣食之根本来源,一蚕一丝编织成一个古老且绵延至今的产业——丝绸,也是东方古国中国献给世界的礼物。
新时代的年轻人如何理解与传播丝绸文化,如何以杭州亚运会为契机讲好中国故事?浙江理工大学的学子用青春的风采作了生动诠释。
昨天下午,由杭州市委宣传部和杭州亚组委宣传部指导,都市快报、杭州外宣厨房主办的“Z世代·我的亚运我的城”国际播报团高校征募活动走进浙江理工大学。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丝绸基因”
这是一所与丝绸和纺织有着深厚渊源的学府。其前身——蚕学馆由杭州知府林启于1897年创办,是中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创办的蚕桑高等学府。该校创办的《丝绸》杂志如今已66周岁,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该校还是国际丝绸联盟副主席单位和秘书处单位,联动世界传播丝绸文化。
伴随着杭州亚运会的即将召开,古老的“丝绸之路”将绽放新的光彩。如何在亚运舞台向世界讲好“中国丝绸故事”?《丝绸》杂志社社长、国际丝绸联盟秘书长李启正在活动开场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中国文明发明了丝绸业,且丝绸在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均有重要意义。古罗马时期西方关于中国的史料中用“Seres”这个词来描述中国,意思就是“丝绸”。古有“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见证着我们东方文明走向世界。
李启正告诉台下的Z世代,丝绸是文化自信的代表。“其实在座的每位同学身上都有丝绸的基因,每个中国人、包括华人,都与丝绸紧密相连。”他举了几个例子,汉字中绞丝旁的字有1400多个,其实都由丝绸的传统工艺衍生而来。同样,中文有将近100个像“锦绣前程”“繁花似锦”等代表美好寓意的成语,也源于丝绸工艺和文化。丝绸业现在是我国乡村振兴的一大绿色产业,种桑养蚕,为地球减碳,丝绸成为所有纺织纤维中最早实现负碳的产品。
此外,丝绸也是代表东方的时尚文化,不少国际时尚品牌的最高端产品会采用丝绸作为最重要的原料。同时,它以其“柔软包容”的属性成为国际交往的天然桥梁与纽带。
正是中国丝绸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让中国丝绸产业充满信心,“在文化自信和国潮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坚持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国丝绸的国际话语体系,向世界讲好中国的丝绸故事”。
“中国青年有责任讲好中国故事”
李启正的分享令台下500多名中外学生代表心潮澎湃。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同学也分享了Z世代向世界传播丝绸文化的故事。这支年轻团队充分发挥“浙理工特色”,深入挖掘百年校史及中国丝绸故事,凭借深厚的外语功底及精巧构思,历时5个月制作出短视频作品《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去年在首届“高教社杯”高等学校(本科)“用外语讲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全国大赛中夺得全国一等奖(排名第一)及“最佳国际传播短片”单项奖。
现场,主创代表与大家回忆了她曾遇到的“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这段经历也成为这部优秀短视频作品诞生的原因之一。“我们作为中国的青年有责任有义务来讲好中国故事”。在团队看来,即将到来的亚运会就是Z世代很好的契机,“要讲的中国故事不只是中国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更是当代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通过这个契机,希望我们可以把开放包容、文明进步,坚持和平发展的中国呈现给全世界。”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