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底蓝字,杭州临平企业服务中心的牌子在阳光照射下格外醒目。日前一早,记者走进位于杭州临平新城的企业服务中心办事大厅,距离上班时间还有半个小时,6个窗口的工作人员已全部在岗。
临平企业服务中心4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容下了23个部门的1240个事项。据统计,已有6万家企业的各项诉求,在这里得到了快速回复和解决。当天,记者在这里蹲点,探访其中的奥秘。
“我想把企业落在临平,不知道现在能享受哪些政策?”上午10时,临平企业服务中心工作进入一天里的高峰期,在综合受理窗口,记者听到了询问声。原来,临平区南苑街道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赵冶平正在咨询企业落户的相关政策。
“按照你的企业类型,至少可以享受税务减免政策,其他的你可以在我们企业服务中心平台上进行查询……”该服务中心综合科科长王旻华一边询问具体情况,一边用手机打开线上平台,“除了政策查询,申报也可以直接在平台上完成。”看着赵冶平频频点头,她又强调一句:“所有的办事事项,都可以在网上申报。”
王旻华拿着手机操作的过程,透露了临平企业服务中心助企的奥秘——线上平台。记者看到,营业执照、政策兑现、水电气网等各类事项,都可以在此一站办理。简单的证照办理等涉企业务基本上当天即办即结;复杂的事项,如项目开工建设、涉及发改立项的业务,最快可在45天内办结。
企业开办、用工退工、施工许可……市场主体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会涉及各式各样的审批事项。而信息零散、部门分散,往往让企业“挠破头、跑断腿”。2021年10月,临平企业服务中心成立,线上平台也同步上线。
不仅仅局限于“一窗受理、全程通办”的行政审批服务,该中心最大的改变,莫过于系统集成、流程再造。
这里集纳了所有涉企事项,解决传统模式下职能交叉、多头服务、模式固化的难题,一站式汇聚了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中涉及的部门。23个政府部门联动,实现“一门一次办结、一网一次办结”。
“我带你们去里面看看吧!”王旻华一把拉上记者,往办公区走去。
与办事大厅一窗之隔的办公区,可谓是另一番天地。打开大门,工作人员办公的火热与稍显空闲的服务大厅形成鲜明对比。来自23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时讨论着企业递交的审批材料,旁边的一排小办公室门口则挂着行政审批组、政策上线组、诉求办理组等不同的牌子。
政策上线组,被称作部门到企业的“中枢系统”。所有的政策都要在这里进行梳理和拆解,统一发布到线上平台。
负责人黄志斐忙得脚不沾地。“‘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这条政策具体哪些类型的企业可以享受?需要提供哪些文件?”桌上摊着厚厚一叠文件,旁边的白纸上是密密麻麻的表格。新政即将上线,黄志斐正和政策制定部门、技术开发人员开展头脑风暴。根据部门提供的细则,工作人员最终将一条政策拆解成6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我们都要制成‘模板化’表格,通过平台发放给企业。”黄志斐说。
政策找不到、看不懂、兑现难,这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于是,工作人员将每条政策逐层拆解到最小的政策兑现单元,并在后台设置好办事流程、办事材料、审查要点等内容,便于企业申报。
为避免让企业“大海捞针”找政策,平台根据行业、营收规模等分门别类,通过后台大数据精准匹配、推送关联政策,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记者在后台看到,从企业申报到审批,政策都有清晰留痕。前些天,系统识别杭州嘉溢制衣有限公司可以享受出口补贴、税收补贴等3项政策,自动将提醒信息发送到该公司总经理丁永国的手机上。两天后,丁永国登录系统填报。经过商务部门核准、报财政部门审批后,嘉溢制衣最终拿到了政策奖励金400余万元。整个流程只用了20余天,丁永国“一次都没跑”。
“去年平台还尝试‘机器换人’,让大数据进行核验,避免人工导致的数据量大、易出错等问题。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