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 正文

富阳窈口女子板龙队迎元宵引新华社关注

文章来源:富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2-03 13:41:00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当日是农历正月十一,在梅花锣鼓的伴奏下,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湖源乡窈口村女子板龙队举起由50余张板凳连起来的百米板龙舞动起来,拉开了湖源乡新春系列迎元宵活动的序幕。”这是新华网2月1日晚间发布的一篇报道,新华社记者徐昱用无人机拍下板龙队在龙鳞坝碇步桥上进行舞龙表演的画面。

今年春晚,一舞《碇步桥》带火了深藏于江南水乡的碇步桥。本身就火遍大江南北的龙鳞坝,再加上碇步桥,更亮眼了。堪称“窈口一绝”的女子板龙队亮相“网红地”,非常惊艳,迅速引发关注。有人说,美丽山水加上民俗,就有不一样的味道;也有人说,看到舞龙表演,满满的都是回忆,感觉年味又回来了。板龙队常见,女子板龙队却不常有,元宵前夕,记者采访了这支被新华社关注的窈口女子板龙队。

这条“众筹”的板龙,凝聚着队员们的深情

窈口村板龙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以前都是村里的男子舞板龙。“老底子有说法,说女性不能碰龙灯,我们要打破这个固化的思想,证明女子也能舞板龙。”窈口村妇联主席陈委文是女子板龙队的一员,据她回忆,窈口女子板龙队是2006年组建的,由当时的村妇联主席领头,村里的妇女自发报名参加。

组建板龙队并不容易,首先要把板龙做出来。板龙队的每个队员都拿出钱来,再加上村里和一些部门的支持,才有了制作板龙的资金。“我们的板龙和其他的不一样,其他板龙是板凳上直接放花灯,我们每一段都有龙身,在龙身之上再加上各种类型的花灯,更漂亮。”陈委文补充道,板凳上的每一块板都是每个队员自己准备的。窈口村村民潘耕发是制作这条板龙的师傅,先要用竹子搭建起板龙造型,再用纸糊的方式把造型丰满起来。

除了板龙,队员们的红色服装也是自己制作的。“我们把衣服的材料购买到村里,那时的妇联主席召集了十几个姐妹,一起做衣服。”陈委文是裁缝,当年参与了制作过程,她说,那时候六七个缝纫机同时开工,很是热闹。从决定组建女子板龙队到完成组建,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每一个队员都对这条板龙充满感情,因为里面饱含着他们的深情。

2007年春节,是窈口女子板龙队的第一次亮相。按照老传统,板龙开始表演,就要连着演三年。那几年里,板龙队走街串巷,到过富阳很多地方。“第一年走出村子,到过春江、灵桥,还到城区恩波公园等地表演过。”陈委文说,队员们对那时记忆犹新,脚上都磨出水疱了,依然兴致很高。

板龙演出并不简单,舞动的时候很辛苦,每一节龙灯都很有分量,常常演出结束,队员的肩膀上就会出现乌青。今年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第一个春节,窈口村支两委因为板龙表演这件事讨论了很久,最终决定,要把元宵舞板龙的传统延续下去。“2月1日那天,除了队员们,还来了很多亲属和志愿者,还有隔壁村的村民们,都支援我们一起完成表演。”陈委文坦言,要在龙鳞坝的碇步桥上演出,难度其实挺大的,原先只需5个人抬的龙头,在龙鳞坝上需要更多人一起扶着。“虽然辛苦,但大家都很高兴。”她说,因为舞龙灯寄托着大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舞了龙灯,身体会更健康,家庭也会平安顺遂。

连续演出三年后,村里但凡有大活动,板龙队还是会“出马”。每年元宵节,板龙队的节目几乎不会缺席,除非元宵节遇上下雨天,或者受到疫情等特殊因素影响。过了正月十六,龙灯就要“下灯”,不能再演,这时,板龙会由村里统一保管。

传承和创新是女子板龙队面临的问题

一晃10多年过去了,板龙每年都要进行一次维修,队员年年都有更替。窈口板龙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也面临着如何传承的问题。潘耕发有制作龙灯的手艺,他今年已经74岁。“我从小就喜欢画画、扎灯笼,老一辈在做的时候,我就会在边上看,到了10多岁时,就能帮上忙了。”潘耕发说,村里的龙灯都是出自他的手。但这个手艺不赚钱,学的人少,年轻人更不愿意学,传承就成了问题。目前,潘耕发有一个50来岁的徒弟,再下去,就很难说了。

除了板龙的制作、修缮,潘耕发还是板龙队的领队,演出时,他会举着灯笼在前面引导。“盘龙灯有很多讲究,也有很多阵势,一个转向转错了,就会盘不出来。”他说,这是一项技术活,需要本身就爱好龙灯的人来做,不能只讲收益。

今年27岁的杨楚晨是板龙队里的年轻队员,她两年前从奶奶手上接过“板凳”。“这是窈口村的特色,我喜欢这样的文化习俗,奶奶年纪大了,需要有人来接班。”杨楚晨认为,这件事情有价值。她说,舞板龙看着简单,实际上很考验技巧。她的妈妈也是板龙队队员,现在母女俩会一起演出。“我想我会坚持舞下去,每年演出次数不多,一般在春节、元宵的时候,只要有通知,大家都会赶到村里。”她说,像她这样的接班队员也有不少。

“每次板龙演出都大受欢迎。”陈委文坦言,很多地方邀请他们去舞龙,但板龙太大了,需要很大的场地,跑远路也需要大车运输,很不方便。“我们打算制作一款更为轻巧的、适合演出的板龙。”她说,比传统的板龙型号小一些,让板龙演出更具观赏性,也能常常出现在各种舞台上。而如今的板龙,他们也会一直传承下去。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