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太阳照在身上暖融融的,江阴市南闸街道蔡泾村的蔡泾公寓里,八旬老太汤琴芬和九旬老太任三郎正拄着拐杖一边唠嗑一边踱步,露出幸福的笑容。她们是在今年5月蔡泾公寓正式投用后入住的首批老人。蔡泾公寓由清一色六排徽派平房组成,这不免让外人猜测:这难道是“过渡期的将就”?记者近日实地采访发现,看似简单的平房背后其实大有“讲究”。
“建忠,坐下来聊聊,之前你帮忙租的房子,一层楼有13级台阶,儿子怕我摔着不让下楼,现在自在多了!”老太汤琴芬口中的建忠是蔡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薛建忠,记者从他们的闲聊中得知,在搬迁过渡期,和她一样腿脚不便、年事已高的老年人都有租不到房子的窘境,“有的不敢租给老年人,有肯租的没有电梯不方便,租到电梯房有的老人却住不惯。”
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帮到村里老人?蔡泾村、南闸村、龙运村、曙光村四个村想到了一起。“采用共同出资抱团发展的模式,在闲置不用的集体土地上,新建适老化平房公寓。”薛建忠说,考虑到老人的看病、出行、娱乐等问题,操场旁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的提档升级工作也纳入其中,“6排平房共78间公寓,每间600元一个月,已入住老人18间23人,还有10间与南闸村、龙运村、曙光村签订了意向协议。”
来到蔡泾公寓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周边花果村、谢南村遇到租房困难的老人也搬进了平房。“大家互相照应,也都跟‘村上人’一样了。”任三郎说,许多老人和她一样不会开智能电视,同样租住在这里的七旬老人单师傅就主动帮大家调电视。即便没有租房难题,陈勇伟宁可自己来回奔波,也帮85岁的老父亲租了一间,“住在楼上就是不愿下楼,不是在床上,就是在沙发上,有了熟人就有了动力,现在终于天天出门了!”
医疗资源仅“一步之遥”让公寓老人更是舒心。“哪怕我晚来一会上班,他们也会坐在这里等我,把心里的担忧跟我说完才安心。”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后,社区医生吴美娣比过去忙碌了很多,公寓老人有个头疼脑热都会来找她,常常还需要为老人上门服务。
如果说,1分钟就能“上隔壁找医生”让老人安全感满满,那么1分钟就能“抵达聚会现场”则让老人收获了快乐。村干部朱晓丹告诉记者,自蔡泾公寓投用以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和街道红十字会送来了文艺汇演,不少公益组织上门送来了打扫、整理、理发等助老公益服务,“不少子女都提出要多办办活动,自家老人开心,他们也更放心了!”(唐芸芸)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