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爆料 > 正文

寻找身边好人|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 退休老船匠复刻经典江南木船

文章来源:江南晚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2-15 11:24:26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无锡历来是水乡、桥乡,也是船乡。在东亭柏庄,有位老船匠潜心江南木船制作65年,他叫章桂兴,15岁接棒祖上造船修船技艺,随着木制渔船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后续的数十年中,他开始“复刻”各类江南地区古代和近现代曾经流行的内河木船,一艘艘古法还原的经典船舶船模开始重回人们的视线,并登堂入室成为本地和周边城市不少博物馆以及大型展览的展陈藏品。

  他一生都和船息息相关

  章桂兴15岁起跟随爷爷和伯父学习制造渔船,后在无锡县航运公司船厂成为生产技术骨干,退休后开始制作各类江南船舶模型,他的一生都和船息息相关。“我小时候生活在鸭城桥附近的码头边,10岁以前有个年龄相仿的玩伴,他叫阿玉,是渔船上的孩子。阿玉比我小3岁,我上船或他上岸,玩得特别好!”今年80岁的章桂兴对童年经历依然清晰记得,他说阿玉一家在上世纪50年代末随着当时渔业村的建设搬走了,此后大半生未曾再见。

  阿玉的大名章桂兴并不记得,“如果能找到,也已经是一位高龄老人了。”做了一辈子船的章桂兴最近打造了几艘江南丝网船船模,元宵节后联系厚桥谢埭荡村村委,表示打算捐赠船模,“如果能在这个昔日的渔业村找到阿玉,那就太好了。”

  正在上漆前打磨的一条丝网船船模有1.3米多长,整体船身用柚木制作,船头前两个舱身处有几个小孔,可通活水,通过水位的变化,船舱内可存养活鱼,并能实现进水和排水。这是无锡一带的渔民民国后期普遍使用的内河捕鱼船式样,而现在几乎见不到这样的传统无动力船只了。

  一锯一锤复原古今船只

  造船和造船模,是一门罕有人传承的传统技艺。在柏庄一村社居委为章桂兴提供的工作室里,摆放展示了15种、35件木船船模,算上外出借展的船模,整个古运河船模工作室存有船模70件。记者看到,这些年章桂兴陆续制作了多款江南木船船模,有太湖七桅船、嘉兴红船、渡江第一船、黄鹄号、戽水机船、乾隆下江南船、米包子船、绍兴乌篷船等古今木船样式。

  “人老筋出,船老钉出!”无数细小的铁钉是拼装船身的木工技术要点。上百件锉刀、几十把锯子和大小尺子分列墙面,它们成了相伴章桂兴一生的老伙计,随着电动工具的流行普及,一些新手段助力于提高制作加工的效率。

  查资料、画图纸依然是最核心的造船关卡,也是手工打造江南木船船模的核心和灵魂。接着便是木材放样、锯料、拼船底、上大串、上龙骨、上脚梁到踏傲水再到最后竖桅杆、封船头,江南传统木船的建造步骤复杂、工艺考究,像章桂兴准备捐赠的丝网渔船船模制作就需要一个月左右。

  为运河多留点鲜活记忆

  宁静的河边港湾,一艘13米长的西漳大船翩然水上,成为西漳公园内的经典风景。被《辞海》等注释记录的“西漳大船”正是无锡内河最常见、实用、经典的船只,2019年,正是章桂兴带着5名徒弟重拾手艺,一比一复原了这一船型。

  要知道,很多古今木船的原型早已丢失,章桂兴通过寻找和查找史料图片,自己钻研船只奥秘。一张翻拍自寄畅园朝房的《康熙南巡图》,让他已然制作完成船模船身,在复刻古代皇家船只的新路上,这位八旬老人正在迎接一项新挑战,“老伴非常支持我,帮我制作桅杆、旗帜和风帆,手艺也越来越好了!”

  2012年起,章桂兴陆续将自制船模捐给了无锡博物院、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无锡方志馆等场馆。2019年,由他申请的江南木船制造技艺入选第五批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些年,他自制的船模赠送给了多个街道、公园、小学,天一第二实验小学聘请章桂兴做校外辅导员,隆亭实小还成立了“章桂兴中队”,江苏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船舶工程系聘请他为课外讲师,章桂兴带着一件件船模走上讲坛生动开讲,成为党史、地方史和乡土文化教育结合的生动教材。

  “制作船模就是为了抢救、挖掘、整理、记录无锡地区传统木船的制作工艺,为运河多留点鲜活的历史记忆。”章桂兴呼吁,有关部门应该收集整理挖掘与船工有关的技艺,设立运河舟船文化博物馆,同时进一步编撰无锡舟船史书籍,放大传承无锡独有的舟船文化。

  (记者 陶洁/文、摄)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