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完成维管植物、鸟类等专项调查后,无锡蠡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水生生物调查成果近日出炉。生物多样性调查得出的结果显示:蠡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这张高分“答卷”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无锡蠡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无锡与太湖间的重要生态廊道,属于城市和太湖间的过渡水域,具有典型的城市湿地特点。调查结果指出,这里物种丰富度较高,共鉴定出湿地生物964种,包括维管植物553种、陆生脊椎动物150种、水生生物261种;水生生物中鱼类38种、底栖动物59种、浮游动物58种、浮游植物106种。珍稀濒危物种繁多,共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23种,包括一级保护物种苏铁、水杉和银杏,二级保护物种水蕨、野大豆、林雕、红隼、水雉和乌龟等。
“蠡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完整性等级属于‘好’级别。”南京大学环规院专家介绍,蠡湖国家湿地公园水生生物种类数较2012年增长近200%,底栖生物增加3倍多,鱼类种类数较历史调查数据增长近70%,湖泊生态稳定性大幅提高。水生植物种群变得丰富,不同食性的鱼类群落齐聚,这些均说明蠡湖生态环境恢复良好,既是水质不断改善的结果,更得益于管理部门的精心呵护。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蠡湖水环境相对封闭,水体流动缓慢,换水周期长,致使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相较于十年前趋于严重化。为了改善水体环境,使其从浊水藻型向清水草型逐步转化,更好维系蠡湖国家湿地公园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稳定,专家将蠡湖划分为西蠡湖、东蠡湖和金城湾三个片区,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改善建议及措施。
如针对西蠡湖渤公岛水域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物种数较少问题,建议适当放流环棱螺属以及褶纹冠蚌、无齿蚌、圆头楔蚌等底栖动物和鲢、鳙等鱼类于该水域,增加物种丰富度的同时调整鱼类群落结构。蠡湖之光区域挺水植被相对匮乏,专家建议增加水生植被及维管植物覆盖率,提高两栖动物栖息生境质量。东蠡湖长广溪区域,则建议强化福寿螺、喜旱莲子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入侵物种的治理。冬季,金城湾区域存在轻度蓝藻水华现象。对此,专家建议做好底泥监测和生态清淤,解决水华“内忧”,同时做好控源截污解决水华“外患”,并构建具有良好生态功能的水生植物景观群落。
城中有湿地,湿地渐融城。蠡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水生态治理、植被恢复建设、湿地科普宣教服务等举措,持续推进蠡湖湿地系统的保护与修复,让来湿地“安家”的动植物越来越多,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无锡“绿肺”。(陈菁菁)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