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芳 专家名片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浙江医院儿科副主任。擅长儿科呼吸、消化等系统及新生儿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等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儿童矮小症、性早熟等小儿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兼任美国心脏协会(AHA)基础生命支持(BLS)和儿童高级生命支持(PALS)导师。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全天(三墩院区)、周日全天(三墩院区)
每日商报讯 5月以来,“第二轮”新冠感染持续高位运行,不少家长在怀疑孩子“二阳”后就诊,却发现了新的担忧——孩子患有肺炎支原体肺炎(以下简称支原体肺炎)。面对诊断证明,很多家长心生疑惑,“支原体”是什么?“甲流”“新冠”“支原体肺炎”的表现又有什么区别?合并种病原体感染、多种疾病康复后,孩子会不会因此获得更长的免疫保护?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咨询了浙江医院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淑芳。
同班同学先后出现持久高热、咳嗽
前段时间,7岁的小丽(化名)开始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起初,家长以为她“阳了”,并对症用药了几天,但孩子的症状非但没缓解,还出现了咳嗽不止的现象。在前往浙江医院儿科就诊时,小丽家长惊讶地发现,这几天前来就诊的小患者中竟然有五位都是孩子的同班同学,经胸片、CT检查与呼吸道病原学RNA、DNA核酸检测等检查,他们均被确诊为支原体肺炎(含新冠病毒感染合并支原体肺炎)。
“来院前,小丽发热、咳嗽的情况已经持续了6天,体温最高时有39.3℃,经过询问我们得知,孩子的支原体肺炎很可能是被同学交叉感染的。”陈淑芳表示,患儿曾在外院就诊,因血常规+HCRP(超敏C反应蛋白)无殊,被初步诊断为“支气管炎”,在服用息可宁、阿奇霉素等药物后,其体温仍反复,咳嗽无好转。在浙江医院被确诊为支原体肺炎后,经过积极规范治疗,目前,孩子的相关症状已开始缓解,预计1周内可顺利出院。
该病免疫保护有限 仍可能重复感染
研究表明,支原体肺炎由感染肺炎支原体导致,无明显季节性。作为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已知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病原微生物。
既然该病并无明显季节性,那么为何近期高发?与甲流、新冠相比,该病又是否可居家治疗?对此,陈淑芳称,支原体肺炎虽不属于法定的传染病,但仍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可以造成小范围的流行,其传播途径与甲流、新冠相类似,在人群密集或密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通过飞沫等呼吸道及相互接触可造成传播,其感染源为支原体肺炎患者(含潜伏期、病原体携带者)。从疾病预防角度看,它与预防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新冠等)的措施一样。当前,随着大众疫情防控意识淡化,戴口罩、勤洗手的人明显减少,该病有了可乘之机。其中,身处学校等密集型场所的5-15岁儿童更易感染、发病。
从临床来看,虽然支原体肺炎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大部分轻症患者可自愈,但由于初期相关症状与甲流、新冠、普通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疾患极为相似,家长一般很难自行判断,甚至会疏忽大意,同时,一般的抗生素通常对肺炎支原体无效。另外,由于分属于不同类别的疾病,即便近期感染过新冠或甲流,也无法抵抗肺炎支原体的入侵。
“首先,我们不建议家长自行处理,如果确诊了支原体肺炎,很多孩子的肺部炎症可能会表现为‘大叶性肺炎改变’,有的甚至可能会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肺不张(肺组织塌陷)、肺栓塞、肺坏死,甚至呼吸功能衰竭,因此需要尽早住院治疗,其次,由于该病的住院时间比普通的支气管肺炎要长,导致近期出现了‘抢床位’的排队现象。”陈淑芳介绍,治疗支原体肺炎通常首选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果对此类药物耐药,可依据不同年龄酌情考虑喹诺酮类药物及四环素类药物等治疗,但后者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若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治疗上往往更加棘手。当前,浙江医院儿科病房就收治了多例由肺炎支原体感染或合并其他细菌、病毒感染所致的大叶性肺炎、肺实变、肺不张的患者。
“这类疾病至少要住院1-2周才有可能出院,出院后的整个恢复周期要2-3周,有的患者可能要4-6周,因此,当孩子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家长要及时带着孩子就医。”陈淑芳强调,支原体肺炎目前尚无疫苗可接种,单纯性支原体肺炎与新冠病合并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手段类似,大多数治疗难度不大,但孩子康复后并不会因此获得长久的免疫保护,部分小朋友仍有可能在短期内重复感染。
而想要预防此疾病,除了高发季节做好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日常生活中还要避免熬夜、挑食,定期运动,多摄入优质蛋白,不断提升免疫力才是抵抗病原体入侵的根本所在。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