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浙江新闻 > 正文

政已阅丨“熊孩子”频频出没,背后只是无奈或无能的争议?

文章来源:潮新闻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5-18 09:29:13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熊孩子”来了!

听到这句话,是不是已经“上火”了?

“熊孩子”,被不少人视作“可怕的生物”,他们天不怕地不怕,经常不按常理出牌,调皮捣蛋,“杀伤力”超大,甚至软硬不吃,又很少有人能管得住他们。

面对“熊孩子”,难道只能干生气吗?

5月是浙江省家庭教育宣传月,从“熊孩子”讲起,我们聊聊家庭教育这事。

“熊孩子”这一称呼来源于北方,泛指那些惹人讨厌的孩子,也作为对调皮孩子的爱称。如今被网友们更多地用于那些爱搞破坏、不守规矩的孩子。

在社交平台,搜索“熊孩子”,会出现大量有关分享。

有人刚将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结果来了一“熊孩子”,把玩具衣服弄得满地都是;电影院电影正在精彩上演,有“熊孩子”突然发作,又是唱歌又是来回跑动;超市内,有“熊孩子”将散装称重区当成游乐场,把米桶当沙桶……

光看描述,网友就纷纷评论“觉得头大”了。更让人“心梗”的是,在有人指出问题后,有的孩子家长还能熟视无睹,更无语的是有的轻飘飘地反问一句:“你跟个孩子计较什么?”

因“熊孩子”惹事,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增多。

不久前,女子高铁上遭掌掴事件引发全网关注。

当天,事件主人公乘坐高铁时,后座有孩子玩闹,多次用脚踹其椅背。该女子不堪其扰给出提醒,没想到引起孩子家长不满,双方起了争执。孩子母亲还当着孩子的面,上前给了女子一巴掌。

也难怪有人会问,孩子的“熊性”都哪里来的?

在公共场所遇到“熊孩子”,总有家长“无奈”表示“管不住”。不过,网友们并不买账,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是无奈是无能”。 

在无奈与无能的争论间,一个不新甚至还有些沉重的话题——家庭教育又再度引起人们的讨论和思考。

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民族的未来,新时代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话语仍震耳发聩。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熊孩子”并非一天“炼”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当“熊孩子”频频出现,“第一课堂”就尤为值得关注和探讨。

“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的改变,对家庭教育带来诸多挑战。”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文道研究家庭教育时指出,今天的中国家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

在李文道看来,当前,家庭教育应试倾向、“学校化”趋势仍明显。这背后与家庭经济实力的增长不无关联。2022年,中国人均GDP8.57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300多倍。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财富的增长使家庭用于教育的资源更为丰富,也使争夺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但与此同时,“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被窄化为追求学习成绩,一味强调智育尤其是知识记忆。”李文道表示。

数字技术的演进同样打破了传统家庭教育方式。互联网的普及使知识以解构、重构、反哺等多元化方式产生和扩散,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网课成为新的学习模式,未成年人有了更多触网机会获取知识。这也不同程度削弱了父母的知识权威,降低了父母的教养效能。

面对数字一代,一些父母无所适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指出,因为网络原住民一代有很多自己的语言和词汇,且他们的交往方式往往是成年人不了解的,再加上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陪伴比较少,亲情鸿沟变大。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

今天,更加多元的家庭结构也给家庭教育带来新的问题。城市化进程使传统的扩展型大家庭减少、核心小家庭增多,农村父母进城务工导致产生了相当数量的“流动儿童”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有1.38亿儿童受人口流动影响在流动与留守之间转换,占中国儿童总人口数近一半。离婚等因素也让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数量增加,家庭教育时间、精力等都产生了不同差异。此外,随着二孩政策以及普遍三孩的放开,产生了更高比例的多子女家庭,而这些子女的父母作为独生子女一代在养育时面临经验缺乏等新问题。

正如大家所说,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每一个“熊孩子”,也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当家长面对新情况不能及时较好地调整教育之道,出现“熊孩子”的可能也就增加了。

面对当前家庭教育的种种挑战,党委政府“出手”了:将家庭教育从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

去年,我国首部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早在4年前,我省也出台了《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法律明确了家庭教育的主责在父母,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祝青表示,法律的出台一方面重在解决家庭教育本身所存在的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学校化的问题,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行为进行正确的指引和必要的规范;另一方面,以法律制度的方式,保障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简言之,这是为了引导更多人当好一个合格的家长并为其赋能。

在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方面,其实浙江早有一些探索。1983年,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在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成立,主要就是以在校学生家长为对象,通过家庭教育知识、技能教学,提高家长素质。2021年我省又挂牌成立省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在全国首创省级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

祝青介绍,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省家庭教育学会目前选拔成立了由155人组成的省家庭教育讲师团,中心每年在线下开展100至200场次的家庭教育培训讲座,还推出“浙江家庭教育云课堂”方便家长随时随地学习,55期公开课程播放量已累计超1600万。

尽管如此,当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有效供给与家长强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求仍处于供需不平衡状态。祝青坦言,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队伍的培养、建设还需要很大努力。

对家长们而言,要持续学习和实践的也还有不少。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你想养育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首先就要成为富有爱心的父母。你无法帮助他们形成这样的习惯,但可以言传身教。”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表示。

让孩子多阅读,不妨自己先放下手机、停止玩游戏,先拿起书;在公共场合让孩子不打扰他人,自觉先做到遵守秩序、文明出行;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先给予孩子尊重……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是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是“熊孩子”,在此之前,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不要成为“熊家长”。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