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陈女士:
2013年夏天,儿子考上心仪大学,全家欢庆。巧的是先生也接到通知,要去外地培训半年。我终于可以歇口气,做起旅游攻略。
谁知才放松没几天,150公里之外的婆婆打来电话,说公公身体不太好,必须得马上送到杭州来看病。原来公公已经扛了一段时间了,知道孙子要高考,才一直忍着不说。这可吓坏了一家人,急忙把公公接到杭州的医院。
眼前的公公虚弱无比,1米67的个子,不到80斤,走路很慢很慢,还伴着短而粗的呼吸声。
安排好住院,一系列检查后,医生诊断公公是心衰,要恢复比较难,而当时公公已经79岁,没有达到手术适应证,只让我们好好孝顺,也许就几个月时间了。
这如同晴天霹雳。看着公公无力的样子,我们怎么都于心不忍。我们又去了第二家、第三家医院,连续辗转了5家,医生的话基本如出一辙。
“回家吧,还是农村好。” 公公话音刚落,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过了几天,儿子开学了,公公提出带他去孙子的学校看看。在校园,爷爷在孙子的搀扶下笑着,我跟先生却跟在后面哭了。
10月下旬,公公准备回家了。我建议再给公公配点药回去,于是把他带去了附近的省立同德医院挂了心血管科。
当天是沈盛晖医生坐诊。他看到公公进去,马上从座位上站起,说“老爷子坐”。我忽然觉得这医生跟公公的气质有点相像,白白瘦瘦、文质彬彬。
沈医生拿起听诊器,让我们说说病情。我一五一十地把辗转5家医院,以前住院检查的情况都说了。同时,还试着用眼神和小动作提醒,其他医院给出的是怎样的结果,希望沈医生不要直接当着公公的面说出太残忍的话。
没想到,沈医生听完诊让公公躺下,按胸部、腹部,还问了很多问题。检查了大半天,沈医生才说:“你们相信我的话,我给老爷子再配点中药,和西药一起吃试试,应该还能恢复几成。”
听到沈医生的话,公公的眼神都发光了。我们也像看到了曙光,一下拉住沈医生:“医生你的意思是还能调理,对吗?”得到肯定回答后,我们欣喜若狂,马上办了住院。
就这样,公公住进了同德医院住院部12楼的心血管科病房。我取消出游,每天烧好饭菜送到医院,照顾公公日常。沈医生只要有空,每天都会来看公公,详细问询吃喝拉撒的情况,还和他拉拉家常。
一周后,公公能在病房里下地走走了,又过了十来天,精神状态大有改观,还悄悄去医院对面的超市逛了一圈。就这样,在省立同德医院住了50天,经沈医生的悉心治疗和照顾,公公出院时竟重了好几斤,脸色也红润不少。当时沈医生一再叮嘱,要让公公按时吃药,定期复查。我们千恩万谢,提出请沈医生吃个饭,却被婉拒了。我只好偷偷送了面锦旗到医院。
有时候,我们会忘了按时复查,会忘了配药,沈医生都会打电话提醒;有时候,公公因漏服药出现了身体不适,我们做子女的不知状况,就着急求助沈医生,沈医生会认真帮忙排查原因……这些本该是子女要操心的事情,沈医生全都替我们做了。
到今年,89岁的公公,精神矍铄,还能在自家菜园子里种菜。我们和沈医生的医患情也已经十年了,成了朋友。有次,我聊起那面锦旗,沈医生谦虚地说:“你们这么信任我,又这么配合,做好分内事是应该的。我还从你们身上学到了不少呢,要说感谢,我也要谢谢你们。”
沈医生一番话,深深感动了我们。我常和先生开玩笑说,我们去同德医院是带着好心情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沈医生,我公公的救命恩人。
十年来,感谢沈盛晖医生在我们无助时伸出的温暖双手,感谢他精湛的医术,以及他对病人细致入微的态度,让我公公安享着晚年;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医生的魅力,感受到了社会的美好。
读者冷女士:
我家人一直在宋美君医生处就诊,宋主任仁心仁术,在病人心中口碑很好。我得了肺炎,加上有哮喘病史,CT检查发现肺部有空泡征,去其他医院看被告知很严重。想到我妈妈因为间质性肺炎一直在宋主任这里看,病情控制得很好,我也去找她。
宋主任看我那么急,先柔声细语地安慰我不要慌张,她马上帮我看片子,通过仔细对比后说这只是一个肺大泡而已,不用太担心,半年随访就可以了。我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感谢宋主任高超的医技。我妈妈和我在宋主任那看诊时,能感受到她对我们就像朋友一样,充满温暖与关怀。
医生要对患者的
焦虑情绪感同身受
宋美君(浙江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冷女士的母亲是我的老病人,因硬皮病和间质性肺炎在我这里看诊两年了。每次冷女士都会陪来,我注意到她脸色很黄,她跟我说她是肾移植患者,还有库欣综合征。后来因为检查出空腔影,冷女士很着急地拿着CT来找我,她看起来非常焦虑。我赶紧先安慰她不要慌,马上仔细对比了她肺部CT前后的检查,发现这是之前就存在的,不是新增的,让她放心。我一说完,明显感到她松了一口气。
其实我一直把病人当朋友。我认为,作为一个温度医生,最重要的是能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有同情心、同理心,对他们的焦虑情绪感同身受,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们面对,树立他们对抗病魔的信心。
读者张先生:
我今年83岁,是支援大三线建设返杭工程技术人员。这两年患了椎间盘突出症,今年2月底到3月初病症加重,严重影响到了生活。虽去医院贴过膏药,但无济于事。
3月7日,我在老伴陪同下,艰难移步到杭州中医院骨伤科看诊,遇见了董学亮医生。董医生认真看了我过去的片子,认为我椎间盘突出已非常严重,必须住院手术。当时骨科住院病床十分紧张,董医生见我的病况较痛苦,立即与住院部多方联系,帮我解决了住院病床。遇到了这样一位真诚、热心治病救人、负责的好医生,我十分感动。在董医生关心下,五天后我就进行了手术。手术十分成功,我从内心感谢为我手术的医生们,解决我的痛苦,使我能够重新站起来。
有温度的医生
能够体谅、感受患者的不便
董学亮(杭州市中医院骨伤科主治医师):
这位病人是个83岁的老爷爷。门诊时我注意到他整个人佝在那里,直不了身,要老伴搀扶才能勉强走两步。我发现他们没有子女陪同,当下就建议他提前办理住院,他年龄大了,还处于走不动的状态,赶来赶去看病太累了。当时病人比较多,床位很紧张,第二天我的一个病人一出院,我就马上预留了床位给他。因为老爷爷平时老是坐在矮板凳上修东西,导致他的椎间盘突出已非常严重。后来也很快给他安排了手术,想早点解决他的困扰,让他能好好走路。
我觉得一个有温度的医生就是能够体谅、感受到患者的不便,让他们能感到就医是便捷、高效的。很多时候我门诊还会遇到一些聋哑患者,我们有时候很难理解到对方的意思,但经过比划,互相沟通,最后还是会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把患者当作自己的家人
沈盛晖[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
前后十年,时间沉淀了我和这家人的深厚感情,他们也把我当成他们家的一分子。老爷子平时住在临安,子女每周都会去探望他,经常会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视频发给我。
记得这位老爷子初来我们医院时,身体很瘦弱。心衰,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被称为“心脏病最后的堡垒”。结合老爷子的心电图及心超复查,我判断既往的治疗方案没问题,但西药已经达到老人的最大耐受剂量。因而,我考虑加用中医药,通过中西融合尽可能帮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根据老爷子心衰的特点,我们团队给予分期辨证施治,每年春节前后再加服一料膏方调补。慢慢地,心超显示心脏缩小了,射血分数也提高了。更让老爷子高兴的是,他还可以在家里种种菜。
在我眼里,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要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去对待。再通过自己所学,把中西医治疗理念融入,结合患者的个体特征,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