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纸张,尘封的文字,……赵善性坐在客厅椅子上,抽出一件件塑封好的报纸原件,慢慢翻看,眼神中满满成就感。“我退休之后也不干别的什么事情,就是写写文章,投到《浙江体育史料》,从1982至今,一共投稿60篇。”89岁的他表示,通过打捞“新闻的碎片”,见证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很有意义。
赵善性毕业于浙江体育学院体育科(杭州大学体育系前身),是体育系资料室创始人,曾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情报学会二届、三届、四届委员。
从无到有,从旧到新,从少到多……赵善性在1962年亲手创建体育系资料室,历经34年,将杭州大学(后并入浙江大学)体育系资料室办得越来越有规模。
“从半间小屋、几个旧书架、几十册零散的体育图书起步,我开始搜集体育报刊,充实资料室馆藏。”赵善性白天去书店采购新书,再到旧书店搜购以前出版的近现代体育报刊,还利用出差机会,到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搜购。一次,他在上海街头无意间看到一家古旧书店,竟然有不少新中国成立前的近现代体育报刊,赵善性高兴得整夜未眠。他与老板互留了联系方式:“有好‘宝贝’到了,一定要联系我。”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季,赵善性接到书店老板电话,说有一册《体育界》创刊号。赵善性如获至宝,第二天就启程,踏上搜书之路。
白天工作时间不够用,赵善性就晚上伏案写信给全国各地有出版体育报刊的编辑部,尝试订购交流新出版的体育报刊。
经过3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赵善性把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体育期刊基本搜集齐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很多人获取体育资讯的途径就是报刊和杂志。邮局和书报亭是年轻人最常去的地方,单位的阅览室里也订有各类杂志和书刊。“现在我手上的好些报刊已经停刊或者变成了电子版。”说到这里,赵善性不由唏嘘。
1995年,退休后的赵善性继续发挥余热,热心参与浙江省体育史的研究工作,还以新中国出版的《体育报》为专题,开展搜集和研究工作。浙江省体委(现浙江省体育局)先后于1998年和2004年授予其浙江省体育文史工作贡献奖和先进工作者称号。
收集这么多报纸还有什么好处?赵善性的回答是:交报友。近日,杭州报纸收藏家楼时伟慕名前往拜访他,相差19岁的两人一见如故,相约一起办展。远在湖北的报刊收藏达人张宝庆也是赵善性的“老友记”,两人认识并结交已有20余年。赵善性赠给张宝庆十几种已绝版的体育报刊,其中有近现代时期出版且非常珍稀的7份《体育报》,还有珍藏了50多年的近现代时期出版的《体育报》。张宝庆记得,赵善性在电话中多次强调,这5份近现代时期出版的体育报,不售卖,只赠送。“这种高风亮节,让人既感动又佩服。”张宝庆说。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