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旅游指南 > 正文

萧山老乡贺知章

文章来源:萧山发布/萧山区融媒体中心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1-30 09:58:51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纪录片《贺知章》片段

于大多数人而言,贺知章是位熟悉的陌生人。一方面,他的诗歌脍炙人口,学龄的幼童都能摇头晃脑地背诵“少小离家老大回”;另一方面,他的生平又不为人所知,这位来自盛唐的大文豪隐藏在历史的迷雾中,俏皮地看着后人追寻自己的足迹。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乡贤贺知章离京回乡后,以李白为代表的唐代450多名诗人,仰慕贺知章才学、品行,先后踏上萧然大地,寻访“知章故里”。他们继而东往,形成了一条“壮思与逸兴同飞,诗情与山水共舞”的浙东唐诗之路。一花引来万花开,可以说,贺知章早在唐代就为萧山开启了一条文化之旅。

浙江首个状元

黄锳杰 摄

贺知章故里,位于蜀山街道,这个曾经叫史家桥村的美丽村庄,因为出了大文豪贺知章而名扬天下,家乡人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遂改村名为知章村,改学校名为贺知章学校。

进入村口,一把长髯,笑容可掬的贺知章塑像仿佛在向我们“打招呼”,“笑问客从何处来”。

↑思家桥(图自 萧山区蜀山街道)

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我们知道贺知章故居早已不在,与贺知章有关的遗存唯有明代改建的思家桥。据说,思家桥是贺知章根据母亲的愿望出资建造的,后来因为年久失修一度毁坏,由明朝嘉靖年间工部主事同时也是史家桥村人的黄九皋重建。

贺知章的孝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有个“担母读经”的故事广为流传。大约7岁那年,贺知章的父亲去世,贺知章便随母亲从“思家桥”畔搬至县城之南的潘水边一带居住。因母亲生了一场大病,此后不能行走。贺知章为了随时随地照顾母亲,就让人编织了两只大大的箩筐,他让母亲坐到前筐里,经书则放在后筐,就这样每天“前箩担母,后箩担书”,行走在乡间。他的好学与孝顺一时在当地传为佳话。据说,这个故事还流传到京城,与贺知章被武则天钦点为状元大有关系。后来贺知章因为有悟性又被道僧收为徒儿,直到37岁考取进士。

贺知章后来被称为“贺担僧”,他的母亲被称为“箩婆”,意思是坐在箩筐里的婆婆。因为这段经历,贺知章做了京官后,把和母亲住过的老屋拆建为云门寺,并捐资把木桥翻建为石桥。后人分别把它们改名为罗婆寺和罗婆桥,还把他走过的路叫作罗婆路,把路边的河叫作罗婆河。

现在位于文源广场西侧的罗婆桥,南北向跨罗婆河,是在2010年12月重建的,为仿古石拱桥,长62.8米,宽4.5米。罗婆寺也由于年久失修和战乱而破败不堪,后来,罗婆寺僧众募捐重修,便成了现在的样子。

后世读“担母读经”的故事,以为贺知章家世贫穷,考中状元是逆袭,其实贺知章家世显赫,贺氏一族在会稽一带得姓,而且是皇帝所赐。贺知章在赶考的过程中,得到了时在朝廷为官的表弟陆象先一家的鼎力支持。

大唐第一天真

范方斌 摄

清朝著名文艺评论家金圣叹评《水浒传》时,定李逵为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其实说到天真烂漫,乡贤贺知章才是大唐第一天真。伟人毛泽东也称贺知章“是一个胸襟洒脱的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则称:如果说李白至死都是少年,那么贺知章至死都保持着一颗通透的童心。

贺知章从37岁出仕为官到85岁请求度为道士还乡,临走前,唐玄宗率众臣饯行,又亲自赋诗,众臣附和,这样的宠遇是不多见的。有人说得益于大唐盛世的背景,其实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即使太平盛世,宫廷内斗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从武则天到唐玄宗,其间的宫廷争斗大戏同样惊心动魄。

岐王去世,按当时的规矩,需要有牵引灵柩唱歌的人,唤作挽郎。挽郎是进入仕途的一种途径,因此没有能力通过科考进入考场的子弟都比较看重,贺知章作为主事者,前来托请的人自然不少。但贺知章似乎不大清楚其中的利害,没有照顾到各方的利益。结果在岐王葬礼后的某一天,白发苍苍的贺知章被十几个贵族子弟堵在门前,向贺知章讨说法。贺知章隔着大门和大家说理,结果他们根本不理,就是不肯散去。贺知章没有办法,只好让人找来梯子,颤颤巍巍地爬上墙头试图面对面解释。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居然说出:“诸位快散了吧,据说宁王的身体也很不好了(意思是大家都还有机会)”这样触犯皇家威严的话来。因为这事,贺知章被官场当作谈资,颜面尽失,唐玄宗也只得将他调任。但不久,唐玄宗就发现某些场合,少了贺知章,总感到不那么融洽,而某些官职,没有谁比贺知章更合适,因为贺知章一生潇洒从不贪恋权力,于是贺知章因祸得福被授予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

↑纪录片《贺知章》

除了爬墙头事件,贺知章一生中还有一件难堪尴尬的事情,那就是金龟换酒。天宝元年,诗人李白来到长安,碰到前辈贺知章。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对他素有好感,就问李白最近可有大作。当他读完李白的新作《蜀道难》时,大惊失色,称李白为谪仙人。两人相见恨晚,非要一醉方休不可。但贺知章等到要付钱的时候,却发现没有带钱,他想了想,便解下腰间的金龟(三品以上官员的饰物)充作酒钱。贺知章的天真率性从中可见一斑。

人生十之八九都不如意,贺知章也一样,笑容之下到底有多少不痛快呢?!但翻遍贺知章的诗作,没有一首是消极的,满满的都是岁月的静好,乡愁的美丽。贺知章真正是天真到家的人,以这么高的身份荣归故里,没有排场,没有随从,面对小孩的发问,不闹不怒,一副老顽童的模样。

另类斜杠青年

蒙曼评价贺知章,纪录片《贺知章》

“我对贺知章这位浙东先贤文化名人的第一个感受是他的身份真多,他和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跟李白、李适之等这些人,并称‘饮中八仙’,又和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等并称‘仙宗十友’,这几个圈子,有的是地域型的,有的是兴趣爱好型的,还有的是信仰型的。这意味着贺知章是个活得很立体的人,按照现在的说法,这叫斜杠青年。”在由蜀山街道等单位组织的《重返蜀山:知章文化与现代文明》研讨会上,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如是评价贺知章。

其实贺知章除了前面提到的是个“学霸”,还是个大诗人,大书法家。他和高适一样都是唐代诗人里官做得最大的人,贺知章世称贺秘监从三品,而高适世称高常侍,散骑常侍在唐朝也是从三品。更有趣的是两个人死后的追赠都是礼部尚书,但贺知章的人生要比高适顺遂,从考中进士到进入丽正殿书院,再到官至秘书监,一路平顺。贺知章不仅是个长寿老人,他退休的时候,唐玄宗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文相赠,又下令皇太子率领百官出城相送,这也是古代文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唐宣宗年间任宰相的权德舆,十分喜欢贺知章的书法,盛赞贺知章为“草书之圣”,曾即兴作《秘阁五绝图·贺监草书赞》。贺知章的书法对晚唐和宋人书风影响巨大。张旭在京郊做小官时,常来拜访贺知章,而贺知章认为张旭是个好苗子,就毫不保留地传授于他。张旭有个著名的弟子叫怀素,后来他们的名声都很大,但后人认为贺知章的书法不在张旭、怀素之下。日本著名史学家滨岛敦俊教授说:“贺知章是唐朝的大臣,又是著名书法家、诗词家。我们日本人也喜欢收藏他的作品,包括前文部大臣。”值得注意的是,滨岛敦俊教授称贺知章为著名书法家、诗词家,显然在他眼里,贺知章在书法上的成就应该比诗词上要高些。

除了在诗词书法上树立的一座座高峰,贺知章值得后人称道的还有他不计私利、心系百姓、乐于助人的处世情怀。他不仅在辞离长安前将自己的京宅慷慨捐作道观,回家乡后还尽自己的一点财力为百姓建筑石桥,造福乡梓。贺曾是贺知章的儿子,与父亲一样都在朝廷效力,但贺曾只是典设局的典设郎。作为唐代东宫的一个机构,典设局有“郎”四人,“丞”两人,负责汤浴、洒扫、铺陈等事。人到中年的贺曾,依然是东宫的“勤杂人员”。显然没有得到地位显赫的父亲的一丝照顾,贺知章的清廉可见一斑。

▼延伸阅读▼

萧山官方宣传片《遇萧山 见未来》

诗狂贺知章穿越归来 照亮“浙东唐诗之路”

千里挑一 动漫版贺知章为蜀山“代言”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