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正值晚稻成熟收割时节,在余杭区良渚街道港南村,连片的稻田随风泛起阵阵金色涟漪,沉甸甸的稻穗压弯枝头,港南村村委书记、田长康宏果走到田边,用手捻开一颗颗饱满的谷粒,高兴地说:“今年村里耕地管得好,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三成!”
港南村毗邻良渚文化遗址,属于文保、农保、生态保护“三保”地带,耕地资源有限。在过去,村民承包土地后,有的用来种水稻、小麦,还有的用来种树、种菜、养虾,细碎分散、用途不一的用地局面不仅造成耕地管理难度大,还使得土地产出效益不高。“2017年,我们积极响应余杭区田长制工作要求,设立了由村委书记担任村级田长、3名网格员任巡查员的田长制工作体系,同时由12个村民小组组长具体负责属地管理。”康宏果说,自己跟稻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没想到还能当个田里的“官”。
田长团队甫一上任,就烧起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首先烧掉的是农田分包到户的藩篱。港南村田长团队推动土地统一流转,耕地集中成片管理降低了耕作成本,村民收到的流转租金高于原先自家种地的收益,这项工作一经启动就受到了村民的欢迎和支持。
第二把火,烧掉了稻田之间的水泥田埂。2017年,港南村实施垦造项目,将原有的水泥水渠全部换为泥土、木桩组成的生态水渠,为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创造了有利条件,播种机、收割机、喷洒农药无人机顺利登陆港南村的田野。
第三把火则瞄准了村里“低小散”企业。为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港南村田长团队决定向“存量”要“增量”,对村内近10家“低小散”企业进行了清退。
盘活出来的“增量”地块,90%通过填土、修水渠等步骤实现了复耕。目前,复耕面积达600亩,约占全村耕地总面积1/3,另有100亩耕地将于明年春季恢复。这些来之不易的复耕土地,被田长团队视为“宝贝”,他们专门制定了三年为一周期的耕地质量提升方案。通过有机肥使用、作物轮播、重金属污染修复等方式,将这些耕地质量等级不断提升,其中140亩已被认定为高标准农田。
对于小部分不具备复耕条件的地块,田长团队则开动脑筋改造成农文旅融合项目用地。2020年,村里打造了集农耕、研学、游玩等众多元素于一体的“儿童公社”,每年可为村里带来5万人次的流量。眼下,占地15亩、拥有8片网球场的“港南乡村运动中心”已完成方案设计,将在年内动工开建。建成后,“稻花香里打网球”这一别具特色的画面将在港南村上演,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为村里的旅游经济再添一把旺火。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