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成功创建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

2023-01-12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日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11个浙江省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名单,萧山区钱塘江诗路(钱塘潮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成功入选。这意味着,萧山成功创建首个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赋予非遗传承发展新的时代意义。

萧山文化的本底是“潮文化”。在998平方公里的萧然大地上,钱塘江文化、跨湖桥文化、古越文化、围垦文化和浙东运河文化在此交融共生,孕育了萧山人“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拼搏精神。2020年,我区以“钱塘潮涌文化”为创建核心,成功入围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名单。2021年,我区成立了由区长担任组长的钱塘潮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专家咨询委员会,组建建设专班、志愿者队伍,发布《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关于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5项配套政策等,全力助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也为全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两年来,我区以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为基础,深入挖掘区域内文化亮点,从顶层设计、整体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多管齐下,顺利通过省文旅厅的初审、考察评估和专家评审等多道程序,最终成功创建钱塘江诗路(钱塘潮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

推进非遗整体性保护筑牢文化根基

萧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地方特色,造就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萧山花边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楼塔细十番代表性传承人寿新安等4人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去年,丝绸画缋、杭州雕版印刷术(传统线装书印制技艺)、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老大昌酱品制作技艺、三清茶炒制技艺、章氏中医眼科诊疗法和张夏祭入选市级非遗项目名录,渔浦传说、金银首饰制作(失蜡法)技艺等22项非遗入选第八批区级非遗项目名录。目前,萧山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0个,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2个,丰富的非遗资源不仅让生活多姿多彩,还让城市人文厚重。

近年来,我区以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为核心,树立非遗“整体性保护”理念,在非遗保护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把文化遗产、环境、人等因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量。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开展全区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评估,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非遗数智化进程……我区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不断优化非遗传承发展环境,践行整体性保护理念。

走进进化镇欢潭村,不光有美景,在持续的文化生态护育下,宋韵文化的辨识度越来越清晰。在浙江省第五批历史文化村落三年建设工作验收中,欢潭村荣获全省第一,成为全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样板,同时也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入选浙江省美丽乡村精品村。欢潭村是我区文化生态护育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萧山区域内文化生态得到较大改善,湘湖、萧山城区、萧山南片乡村的生态环境、历史遗存及非遗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得到有效保障。

去年1月,萧山区钱江潮文化入选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名单。萧山将在今后五年内,通过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等9大建设任务,深挖“潮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时代新意,培育特色文化标识,助力“钱塘潮涌”IP建设。

作为钱塘潮涌文化和萧山非遗概况的重要展示载体,位于知章公园的潮文化展示馆和位于余暨公园的萧山花边生活馆将要对外开放,为国家级非遗“萧山花边制作技艺”为代表的传统工艺类项目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销售、体验的平台,同时在萧山非遗综合馆建成前,承担起展览展示、传承传播、培训研究等功能。在推动传承体验设施体系建设上,目前我区共有各类传承体验设施100个,包括各级各类非遗基地44个,省级乡村博物馆12个,各级非遗体验点21个,非遗工坊18个,非遗文创园区1个等。

促进非遗转化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

传统工艺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如何推动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化“指尖技艺”为“指尖经济”?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工坊应运而生。

去年6月,我区发布了首批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工坊,包括“钱塘潮涌”传统工艺工作站和18个非遗工坊。其中,“钱塘潮涌”传统工艺工作站、“萧山萝卜干”“老大昌酱品”两家工坊分别入选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工坊的创建名单。

据了解,由区文旅局与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浙江萧山抽纱花边有限公司、杭州天缘布艺有限公司携手共建的“钱塘潮涌”传统工艺工作站,主要围绕本地传统工艺项目和相关非遗资源开展“研究、研发、研培”。自成立以来,工作站已开展“潮生百艺——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第十二届非遗保护萧山论坛等6场大型活动,指导丝绸画缋、印纹陶烧制技艺两类文创产品入围“锦绣华章”2022长三角民间艺术文创大展等,在推动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工坊是以我区存续发展较好的非遗项目为重点。传统工艺工作站主要负责出台相关政策、研究研发传统工艺等,同时利用高校资源,对非遗工坊开展研习培训、示范引导等,不断提高非遗工坊的产销能力,做强品类品质,促进民众就业增收。”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区所有工坊全年可创收约63亿元,带动就业岗位超4500人。

一直以来,萧山花边以独特的工艺滋养和造就了萧山独特的民俗,也创造了极具地方特色的花边文化。为了让这一极具萧山特色的优秀非遗代表性项目持续绽放时代光彩,去年8月,我区举办首届萧山花边传统工艺大赛,共计270名挑花爱好者参与线上及线下比赛,一同感受这一传统工艺的魅力。

在创新非遗活态传承形式的同时,我区还不断加大对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各类培训、讲座持续提高传承人群和非遗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建立年轻化、专业化的传承人梯队,连续两年和高校联合举办生态区专题研培班及各类非遗类培训,培训人数达600余人次。不仅如此,在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的创建过程中,我区还培育认定第一批非遗(文创)骨干企业18家,涵盖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开发、非遗相关动画制作等多个领域;新增非遗品牌48个,包括非遗演艺品牌、非遗文旅品牌等。

推动深度融合发展

持续提升非遗影响

到萧山最南端楼塔镇聆听细十番、打卡楼英纪念馆,在千年古镇河上欣赏龙灯胜会,再到萧山智慧馆体验非遗文创和现代科技的融合……这是我区省级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钱塘潮涌·萧然拾遗——多彩萧山之旅”中提供的非遗寻访体验,为游客奉上的是一条可听、可玩、可游的鲜活非遗之旅。

作为区内首条进入市场化运营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该线路由萧山区文化馆和旅行社合作,共有4款非遗旅游产品,包括一日游产品“萧山之南品味非遗”旅游主题线路、“元宇宙萧山”旅游主题线路,二日游产品“寻迹萧山的记忆”旅游主题线路、“Chao流非遗玩家”旅游主题线路。4条线路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巧妙融合,众多的非遗体验项目可以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目前,该线路已接待旅行团25批次,游客1000余人,并纳入萧山区非遗旅游产品推广体系。

目前,我区共有非遗景区18个,非遗酒店和非遗民宿10家,非遗主题特色街区6个,非遗主题小镇3个,民俗文化村15个,市级非遗体验点6个,区级非遗体验点21个。通过打造“三镇”“四村”“五线”“六馆”等重点项目,将非遗文化与旅游有机串联,形成“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非遗场馆”—“非遗主题小镇”—“民俗文化村”—“非遗体验点”这一层次清晰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体系。

在萧山,非遗进校园早已成为非遗传承保护的一种常态、活态传承形式。在全区17个非遗传承教学基地中,形成了“岩山小学—绍剧”“萧山三职—花边”“明德学校—剪纸”“河上镇中心幼儿园—河上龙灯”“萧山二职—葫芦范制技艺”等一大批优秀文教融合的典范。2021学年,我区非遗进校园活动覆盖48所学校,总授课达192课时,受益学生达7000余人。

2022年,我区“非遗进校园”覆盖率已达75%,进课堂率达35%。随着非遗常驻校园的深入,萧山花边、昭东剪纸等多个非遗项目已将自主研发的校本教材纳入传承基地的常态化课程之中。此外,我区还每年固定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各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走进区内中小学,以授课、展示、演出等多种形式为孩子们普及非遗知识。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