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凸显素养导向 满足个性发展需求 具有浙江特色每日商报讯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印发《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旨在进一步转变育人方式,构建凸显素养导向、满足个性发展需求、具有浙江特色的义务教育课程实施体系。《办法》规定,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按九年一贯设置,按照“六三学制”安排,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类,其中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拓展补充。各地各校要统筹规划三类课程的实施,严格落实国家课程,优化完善地方课程,规范开发校本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打好共同基础,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差异,适当增加课程选择性,提高课程适宜性。《办法》要求各校注重幼小衔接,坚持零起点教学,将一年级第一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科学落实小初、初高衔接,把握课程深度和广度的变化,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学校可根据需要开发开设必要的衔接课程。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统筹安排课内外学习和校内外学习。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创造条件开展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科学探究、班团队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等,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升课后服务课程化、系统化水平。在推进综合学习方面,各校要根据学科特点,科学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各门课程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时原则上不少于10%。关于改进考试评价,《办法》提到要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发挥考试诊断、改进教学的功能,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考试命题研究与评估,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注重试题的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和探究性,提高教师命题水平。持续推进中考改革。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合理控制考试难度,淡化横向比较。《办法》还做了专题教育方面的规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含生命教育、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安全应急教育等)、生态文明教育(含垃圾分类、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廉洁教育、人口教育、法治教育等专题教育已融合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等相关课程教材中,以渗透为主,原则上不独立设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