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首《木兰辞》是七年级语文书里的经典。但对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90后姑娘马阿英社来说,花木兰只是老一辈人口中、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巾帼英雄。
如果要填学历,她只能写小学肄业,更准确地来说,她连小学二年级都没读完。
她也从没想过自己能和传说中的女英雄扯上什么关系,直到前不久,文旅部市场管理司和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启动了2023年“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帮她提升技能,管理民宿补贴家用。
她是全村第一个上班的女性,靠在民宿工作赚的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机,第一辆电瓶车。
“我们这边, 以前没有一个女人出去上班的”
距离约杭州2000公里的东乡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这里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以建在山尖上的县城为中心,盘山公路弯弯曲曲,连接着一个一个深山里的村子。
马阿英社,大家习惯叫她阿英,很小的时候因为父亲家暴,随妈妈和哥哥、姐姐离开老家去青海打工,一待就是十几年。
因为观念差异,家里很快让她不要上学,又因为个子比较高,被人误以为岁数大遭到流言蜚语,被带回到了东乡县的外婆家,不到半年就结婚嫁到唐汪镇马巷村。
如今,33岁的她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
成家后,阿英和当地大部分的家庭主妇一样,照顾公婆,打理家里的杏树地、种田,一家子的经济来源是老公打零工赚钱。
2019年,东乡县的马巷村建起了一家名叫唐蕃云舍的扶贫民宿,招工时阿英第一个报了名,“那时候我还没手机,是在老公手机上看到招聘消息”。因为这个,老公3天没和阿英说话,“我们这边,以前没有一个女人出去上班的”。
阿英说,当时家里人也没“民宿”的概念,直接叫“宾馆”,“在我们的意识中,出入宾馆的人都很乱,风评也不太好,家里人还担心我跟别人跑了”。
一辈子待在村子里,偶尔回娘家的钱还要伸手和婆婆要,看到喜欢的东西也不敢买,阿英本能地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在她的坚持下,家人终于松口,但婆婆和丈夫的脸色并不好看。正式上岗前有3天的培训,阿英把娃娃要穿的衣服全部洗好,还给全家人准备了3天的食物。培训回来后,老公问她,真的要上班吗?
阿英点点头,说自己合同都签了,如果毁约要赔钱——其实,这是让他们“死心”的说辞。
成为家族里说得上话的人
工作后,阿英每天五点半起床,先把一家人要吃的饭准备好,六点半准时出发去工作,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也要跑回家做午饭。民宿不忙的时候,还要请假回去把地里的活干一干,之后继续上班。
特别忙,但也特别充实。
赚钱后阿英特意带上婆婆去镇上逛了一次街,给家里买了一套燃气灶,60个新盘子,婆婆笑得很开心。后来一次丈夫打工受伤了,全家人靠阿英赚的钱支撑着,开始逐渐支持她的工作。
每个月,阿英几乎把所有工资都交给婆婆管理,“她是家里面的掌柜,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是婆婆管家”。
在这里,“多年媳妇熬成婆”是每一个女人的宿命。
但渐渐地,上交工资时婆婆会说:“你自己也留一点。”阿英民宿忙的时候,婆婆也会替她分担,“你忙吧,家里的事就不用管了”。阿英说她感受到了很大的支持。
还有就是今年,因为阿英忙着民宿和家里的事情,她老公竟然破天荒洗了3次衣服,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在民宿上班,阿英干活特别利索,学东西也很快。除了打扫卫生、做饭、洗漱这些,她还学会了做咖啡,刚开始只会做美式,后来慢慢学了拿铁,还会拉花。阿英畅想着以后万一不在民宿做了,自己还可以去县城开个咖啡店。
这些年,阿英家里的杏子越卖越好,以前拉出去根本没人要,现在通过民宿和朋友圈,以及阿英自己的社交媒体,有的客人直接让阿英邮寄,还有一些客人专程到她家现场体验摘杏子。
现在家里的亲戚有什么大事情做不了主的时候,也习惯问问阿英,因为她见过世面。整个马巷村,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出来工作,也得到了家里人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最近,刚参加完“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的阿英,职业技能更进一步。目前,“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已经在甘肃、四川、贵州等地设立多个民宿管家培训基地,累计培训超2000名像阿英这样的乡村民宿管家。人数看着不多,但每一个培训后的“阿英”回到民宿,还可以带动5-7位民宿工作人员提升服务能力。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